二战时_苏联占领加里宁格勒_苏联解体后德国为何不要回?_加里宁_德国_苏联

加里宁格勒之前叫“柯尼斯堡”,这是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捷克国王带领条顿骑士团,打败了桑比亚半岛的普鲁士人,于是条顿骑士团就在普列戈利亚河口附近建立一座城,这就是柯尼斯堡的由来。

到了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柯尼斯堡得到容克贵族的喜欢,并在这里建成一个德语的文化中心,17世纪时,勃兰登堡与普鲁士公国联姻,但两个国家隔着波兰王国,于是柯尼斯堡成为一块飞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而战胜国弄了个数十公里宽的波兰走廊,把德国给肢解了,柯尼斯堡第二次成为飞地,对于波罗的海地区,早在彼得大帝时,就一直想要找到不同方向的出海口,而波罗的海是其中一个。

彼得大帝临死前拿下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他不满足,对后代说“要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二战前,希特勒想夺走波兰走廊,于是二战爆发后。

苏联与德国在1945年在柯尼斯斯堡血战,近三十万人在这里激战,苏联伤亡了六万多人,才占领柯尼斯堡,后来波茨坦会议时,苏联提出分割东普鲁士,把其分为两部分,南部给波兰,北部给苏联。

最后会议居然通过这一方案。1946年4月,柯尼斯堡并入苏联,苏联以前加里宁命名该地,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很重要,南部与波兰相邻,东部与北部与立陶宛相邻,西部是波罗的海三三国。

从这里出发到波兰华沙只有四百多公里,到柏林、瑞典、丹麦都不远,因此成为苏联挟制欧洲重要地区,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在加里宁格勒,随时可以出动。

1991年苏联的解体给东欧带来了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随着边界的转移和新国家的出现,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没有寻求收回加里宁格勒(原柯尼斯堡)。

要理解德国对加里宁格勒的立场,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胜利的盟国重新划分了欧洲的边界,导致苏联加里宁格勒州从原德国领土东普鲁士创建。

1945年的《波茨坦协议》巩固了这种领土转移,战争的破坏性后果,包括数以百万计的生命损失和人口迁移,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重塑了德国的战后愿望。

冷战期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对德国对待加里宁格勒的态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西德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影响下,奉行与西方世界一体化的政策,加入北约,注重经济复苏和重建。

另一方面,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与东方集团结盟,德国的分裂使德国收回加里宁格勒的任何可能性进一步复杂化,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是不可逾越的。

随着德国摆脱分裂并在1990年实现统一,重点转移到促进欧洲的稳定与合作,德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并寻求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行为体,将外交努力和与邻国的和平关系放在首位。

追求欧盟内部的稳定和一体化是最重要的,任何收复失地的企图都被视为与这一目标相悖,德国认识到,重启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会危及它努力建立的和平与合作秩序。

从政治角度看,德国在收回加里宁格勒时面临着几个障碍。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但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这些领土,重新讨论领土要求无疑会使外交关系紧张,特别是在俄罗斯努力应对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转型时。

此外,国际法和既定规范不鼓励基于历史主张的边界变化,强调尊重现有国家的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德国作为这些原则的签署国,在对待加里宁格勒问题上坚持了这些原则。

除了政治和历史因素外,实际考虑在德国决定不收回加里宁格勒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经历了重大的人口变化,德国人被驱逐,随后俄罗斯人和其他族裔群体定居。

该地区的重新整合将带来巨大的后勤和人道主义挑战,此外,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最西边的前哨,其战略位置造成了一个敏感的安全问题。

收回该领土需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并可能破坏该地区微妙的权力平衡,德国决定在苏联解体后不收回加里宁格勒,可归因于历史、政治和实际因素的结合。

二战的伤痕,冷战期间德国的分裂,以及对欧洲稳定和合作的追求引导了德国的做法,国际法的现实、政治考虑以及重新整合该地区的复杂实际情况也影响了德国的立场。

通过选择优先考虑和平、稳定和外交关系,德国为维持该地区的现状做出了贡献,对这些因素的理解为德国的战后转型及其对促进欧洲和平与合作的承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