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拉尔(中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神学家、诗人)_巴黎_唯名论_上帝

阿伯拉尔简介

阿伯拉尔( Pierre Abélard ;1079~1142),中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神学家、诗人。

生于法国南特巴莱镇的贵族家庭。

青年时期放弃长子继承权,去巴黎学习哲学。

先后就学于唯名论者洛色林和唯实论者拉昂的安瑟伦,并同香浦的威廉等研究逻辑和神学。

1101年后,相继在默伦、柯尔贝、吉勒威等地讲授哲学,1115年回巴黎讲学,取得巴黎圣母学院教席职位并获座堂神父衔。

仅在巴黎,学生即达5000余人。

后因同巴黎圣母大堂座堂神父呼尔伯特的侄女海洛绮丝恋爱,遭呼尔伯特干涉而入修道院。

在修道期间, 阿伯拉尔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

在逻辑的共相问题上,他既不赞同洛色林的极端唯名论,也反对威廉与安瑟伦的唯实论,主张温和的唯名论,后被称之为概念论。

他认为共相仅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是显示多事物间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

在伦理学上他主张动机论,强调人们主观动机的重要性,认为违背道德良心的行为就是犯罪。

在三一论上,接近撒伯里乌的形相说,认为父、子、圣灵是上帝自我显现的连续三种表象,因此被控为异端。

在罪与救赎的问题上,他否认传统的原罪说,认为原罪并不带有原过,亚当传给后代的只是对罪的惩罚或后果。

他反对坎特伯雷的 安瑟伦的救赎补偿说,认为耶稣受死,并非提供罪责的补偿来满足上帝维护其自身尊严的要求,而是上帝向人启示他的慈爱,用他的爱感化世人悔改行善,接受上帝的悦纳,使神人和好。

在信与知的关系上,他批驳坎特伯雷的安瑟伦信以致知的观点,主张信仰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还提倡宗教宽容。

阿伯拉尔虽然没有反对教会及基督教信仰,但是,因强调理性,被认为背离正统教会的传统教义,为此遭1121年苏瓦松会议和1141年桑城会议谴责,著作被焚毁。

1142年死于圣马塞尔小修院。

主要著作有《是与否》、《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之一体和三位的命题》、《自知》、《我的苦难史》和《哲学家、犹太人、基督徒之间的对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