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什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 还是为蜀汉续命?_蜀汉_北伐_魏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军事领导人。在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那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还是为蜀汉续命?

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和费祎共同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因为费祎一直不支持北伐,从诸葛亮去世一直到费祎遇刺,蜀汉在20多年的时间里面只进行过5次北伐。在费祎遇刺之后,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事大权,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面,姜维便发动了6次针对曹魏的北伐。因为蜀汉的前5次北伐和后6次北伐都是由姜维负责指挥的,这是11次北伐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之为“九伐中原”。

关于“九伐中原”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九伐中原”起到了为蜀汉续命的作用,也有的人认为“九伐中原”是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九伐中原”都取得了哪些战绩,这11次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哪些影响。

先来看一下费祎去世前的5次北伐,这5次北伐的规模都不大,取得的战果和失败造成的损失也都不大。姜维第1次北伐是在公元238年,这次北伐的规模非常小,姜维和蒋琬带领蜀汉的偏师从陇右进攻曹魏,同曹魏在南安地区相持,最终以平局收场。蜀汉国内的军队数量只有10万人左右,能够调动的机动部队数量大约有四五万人,因此姜维和蒋琬带领的偏师人数不会太多,这次战役双方所受到的损失也都比较小。

从公元238年开始,蜀汉和曹魏经历了长达6年的休战期,一直到了公元244。好大喜功的曹爽带领大军讨伐蜀汉,在汉中被王平击败,姜维和费祎趁机北伐攻击曹魏,因为费祎一直不支持北伐,所以在曹爽被击退之后,蜀汉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到了公元247年,姜维再一次率领偏师北伐,同魏国大将郭淮交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公元249年,姜维又一次出兵北伐,同样也是徒劳无功。到了公元250年,姜维在费祎去世之前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北伐,这次北伐的结果也是以平局收场。

总的来看,姜维前5次北伐,4次以平局收场,一次是防守反击,始终都没能取得大的成就。姜维5次北伐不能成功,主要问题是因为费祎一直限制姜维的兵权,姜维每次出兵所带领的军队的人数不超过1万人,根本不能取得大的战果。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费祎被刺客刺杀后,姜维才开始大规模的带领军队北伐。

公元253年费祎刚刚被刺客刺杀后不久,姜维就带领军队包围了曹魏的南安城。由于南安的城池非常坚固,姜维攻击了很久也没能攻破南安,最终只能引兵退回了蜀汉境内。到了第2年,姜维再一次率领主力军队出师北伐,因为没有人控制姜维的出兵人数,姜维带领的军队人数大大,取得的战果也越来越大。在第7次北伐中,姜维斩杀了曹魏的将领徐质,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小胜利。

有了前几次北伐的经验之后,姜维在公元255年再次带领数万大军北伐。这一次姜维在洮西之战大败曹魏雍州刺史王经,杀死王经手下的士兵数万人,取得了自诸葛亮北伐以来,蜀汉从来没有取得过的大胜利。洮西之战后,廖化和张翼等人都劝说姜维退兵回蜀汉,但是姜维想要接机扩大战果,拒绝了张翼和廖化的建议。于是姜维继续追击王经,结果曹魏的主力部队陆续赶来,姜维为了避免被魏军合围,只有再次退兵回到了蜀汉。

从第8次姜维北伐的战果来看,曹魏和蜀汉的国力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即使姜维消灭了数万曹魏军队,曹魏也丝毫没有伤筋动骨。姜维第8次北伐之后,蜀汉和国力也因为连年用兵不断的衰退,曹魏和蜀汉的实力差距也越来越大。到了公元256年,姜维再一次发动北伐,这一次姜维又带领了蜀汉的全部精锐,想要再复制一次洮西之战的战绩。结果姜维被曹魏将领邓艾击败,蜀汉军队死伤了数万人,对于兵力只有10万人的蜀汉来说,数万人的损失显然已经伤筋动骨。

到了公元257年,曹魏境内爆发了大规模叛乱,为了响应曹魏的叛乱,姜维带领军队再次北伐。因为蜀汉在上一次北伐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大量部队,姜维第10次北伐只是佯攻曹魏,并没有同曹魏爆发大规模交战。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后,曹魏叛乱被平定,姜维便撤兵回到了蜀汉。从这一年开始,姜维连续5年的时间都没有再发动北伐。姜维是一个非常喜欢用兵的人,他之所以5年不发动北伐,一方面是因为蜀汉的国力衰退,另一方面是因为蜀汉朝廷内部大部分大臣都不支持姜维北伐。

在姜维休战的时候,舒化奶已经被耗尽了国力。公元260年前后,东吴派遣使者出使蜀汉,东吴的皇帝孙休询问使者:“蜀汉的情况如何?”使者回答说:“蜀汉的朝廷里面没有任何正义的言论,平民百姓都面露饥饿不满的神色,蜀汉恐怕就要灭亡了。”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并没有改变北伐的愿望。公元262年姜维发动了蜀汉历史上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的结果是姜维被魏将邓艾击败,蜀汉军队损失惨重,一直到蜀汉灭亡都没能再发动新的北伐。

对于姜维的一生,民间对他大多是肯定的,而历史学家和一些批评家却对他持否定态度,姜维的功过实在难以评判,而我认为,不管他在历史上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都不应该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对于姜维最大的争议就是他后来的北上伐魏事件,我个人认为,北伐是有利有弊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说利大于弊,而且北伐是当时唯一的出路。

首先,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姜维执行的北伐政策是蜀汉稳固防守的有力保障。自从诸葛亮北伐以来,魏就已经将蜀列为第一大患,无时无刻都想出兵灭了蜀国。只要一有机会,魏国便会迅速集结其兵马攻蜀。在当时的条件下,司马氏取代魏国已是无可避免的了。而只要司马氏一完成代魏的工作,就必然会出兵灭蜀。

而姜维掌权蜀国后,他虽然处在兵少将寡和转运粮草困难的不利条件下,仍屡次对魏采取主动攻击。而连年的征伐使魏国仅仅腾出两次机会南征蜀汉。因此蜀汉北伐就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北上伐魏可以破坏魏国建立伐蜀军事前线的计划,使曹魏几乎无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兵力全力攻蜀,使蜀汉政权得以在刘备死后依然能存在多年。

后来司马家族在未建立好伐蜀前线的情况下不顾一切伐蜀,虽胜利但自身也损失不小。而且北伐也起到了练兵的作用。如果一味地进行所谓的休养生息。那么军队就会缺乏实战经验,而且蜀国人亦会出现不思进取的情绪。一旦敌人来犯,蜀汉必亡。而后来钟会以压倒优势攻蜀,蜀兵依然能够打得钟会想退兵,当中固然是姜维固守剑阁天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蜀兵的战斗力也不可忽视。正是由于姜维多次北伐,使得蜀汉士兵的战斗力得到大大提升,才使得钟会困死剑阁,无计可施。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第一,战争是肯定要消耗国力的,问题是怎样去补充。姜维北伐消耗蜀汉国力无可否认,但是消耗实际上是极其有限。只要看看蜀汉后期只发生了两次农民起义就可知,怨言是有的,但并非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否则蜀汉政权何须司马来灭?蜀汉人民早已灭之!

第二,姜维北伐起到了联羌的作用,少数民族对于北伐的物资供给颇为巨大。据《王嗣传》:“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可见,姜维北伐少数民族出资不少,甚至到了国赖其资的地步。又何来使蜀汉物资消耗巨大,甚至弄到亡国地步?如果蜀汉物资真的消耗巨大,那么从何解释蜀汉灭亡时提交的国库数据,尤其是其锦匹的库存数居然达到20万匹?所以要说姜维北伐导致蜀汉国力弱到非亡国不可的地步真是荒谬之至!

再次,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姜维北伐也是以免兵权落入奸佞之手,导致蜀汉更快灭亡。朝中政权已被宦官奸臣把持。如果姜维不进行北伐,继续留任于朝廷之内,必然会为黄皓等奸臣所害。就更会给魏国可乘之机。蜀汉就会亡得更快。而事实上,最后司马决定出兵灭蜀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看到蜀汉君臣失和,奸臣把持朝政,因此得以迅速集结兵马出兵灭之。

问题在于,蜀汉灭亡在姜维当政时期。因此,上述所谓的利根本无法体现出来,而我们看到的只是蜀汉当时进行北伐不具备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蜀汉的军事经济实力与当时的魏相去甚远。蜀的人才也处于凋零状态,朝中奸佞当道。姜维北伐变成了使本身就弱小的蜀汉雪上加霜之举,他本身也被人批评为穷兵黩武,再加上姜维对汉中防务的调整并没有收到他所预料的成效,他北伐只得先丞相之形而未能领略先丞相之实。在这一切一切理由之下,姜维成为导致蜀汉灭亡的主要罪人。

更为重要的是,蜀汉的军事经济实力与当时的魏相去甚远。蜀的人才也处于凋零状态,朝中奸佞当道。姜维北伐变成了使本身就弱小的蜀汉雪上加霜之举,他本身也被人批评为穷兵黩武,再加上姜维对汉中防务的调整并没有收到他所预料的成效,他北伐只得先丞相之形而未能领略先丞相之实。在这一切一切理由之下,姜维成为导致蜀汉灭亡的主要罪人。对于这些,我只有同情、悲伤和愤怒。

姜维降蜀之时,蜀汉政治清明,其国家秩序为三国之最,贤臣择主而事,理所当然!当时魏国也没把姜维降蜀之事看得太严重,认为他是迫不得已的,并没有对其家人进行处罚。而且他见到了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心存汉室。效忠于汉,当然比效忠于篡汉的魏好多了。母召而不回,是忠孝不能两全,值得原谅。

说的深一点,是舍小孝而取大孝,更令人赞赏。他带兵打魏,是诛灭贼国,不是打家乡或旧邦,不应称为不义,而是大仁大义。国亡而不自杀,一是为了遵奉后主之命,二则留有用之身以图后计。何况他最后是为复国而死的。不节之说又如何能成立?很多批评家根本没结合当时的客观情况为姜维设身处地的着想。

姜维身为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他却继承了诸葛亮系列的蜀汉官员形象,清净廉洁,后庭无丝竹之乐,侧室无姬妾之侍,屋舍简陋,室无余财,清心寡欲,我说他简直是万世之表!对于伯约,我有太多太多的惋惜。可以说他是虽得其主,未逢其时,后人评价的时候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