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利克·埃里克森简介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79),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1902年6月15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结婚后即移居美国,1939年加入美国国籍。
埃里克森未曾受过正式的大学教育,1927年在维也纳一所新型学校授课,同时进精神分析研究所受训,并接受A.弗洛伊德的分析。
1933~1939年,先在美国波士顿开业,作为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并初次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研究所任职,研究了自我发展问题。
1939~1944年,他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纵向“儿童指导研究”,主要问题包括人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儿童游戏结构的性别差异等,并于1938年和40年代初期与人类学家先后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对苏人和尤洛克人进行了文化人类学调查。
此后6年间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地任教。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观点于此时逐渐形成。
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
他在此书以及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清楚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儿童发展的崭新学说。
1951年后,他回到马萨诸塞州里格斯失调青年治疗中心工作,在发展他的思想体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自我同一性”问题。
后来他把有关同一性概念及有关理论总结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一书中。
他在晚期关心20世纪人的道德和政治问题。
其后期研究已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社会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异常行为等。
他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已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与习性学、历史、政治、哲学和神学联系起来。
其声望也超出了美国国界。
他的著作还有《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58)、《领悟与责任》(1964)、《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1969)、《新的同一性维度》(1973)、《杰斐逊演讲集》(1974)、《同一性与生命周期》(1980)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