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请御医为秦可卿治病是怎么回事?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做?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金秋十月的一天,乾隆的御医黄元御应邀去给位于京城西郊的一位朋友看病。看完病,趁病家准备午饭的空闲,他信步走出庭院。这时,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中年人恭敬地迎上来,施礼道:“久闻黄医师大名,家中有病人在床,不知能否请您前往?”黄元御一看,那人虽然一袭旧袍,眉头微锁,却也斯斯文文,浑身上下散发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心中顿生几分好感,便欣然应允。
黄元御随着来人走进附近一处偏僻的院落,只见满庭秋草,三间老屋。简陋的堂屋内,临窗的一张残腿方桌上摆有数叠尺余高的稿件,使其居所增色不少。黄元御环顾四周无人,便惊奇地问:“先生要我为谁诊病?”那人一本正经地答:“给一位女子诊病。”
这下,黄元御有几分嗔怪,明明屋内除他们二人外,再无他人,哪来的女子?难道那人是在戏弄自己?便问那女子在哪里。“在书里。”那人指着书稿,郑重其事地答道。黄元御走近一看,封皮上有《石头记》三字,力透纸背,气度斐然,立时肃然起敬。
接着,那人从《石头记》中拣出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一章来,递给黄元御说:“书中有一大户人家贾府,其长门媳妇秦可卿得了病,请张太医来诊。请黄医师看一下,脉息方药可有不当之处?”
黄元御接过一看,书稿中所列的秦氏脉息非常细致,后面列了一个方子: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川芎、黄芪、阿胶、莲子……黄元御看罢,点头说:“先生本来就熟悉脉法方药,为什么还要请教我呢?”
那人说:“我早些年略读过一些医书,但是从来没给人看过病。恐怕书传于后世,若是遇到与书中症状相似之人,认为这个方子是真的,抓药去吃,会误了人啊。”
黄元御听后赞叹道:“先生虑事周全,即便是写小说,也求真务实,令人心生敬佩。”看着看着,黄元御眉头一皱,说:“方药虽合其症状,可是却呈现一片沉沉死气。此方药如果用在普通病家身上,倒不失为一良方。然而,用在这养尊处优、恣食肥甘的官宦人家,就不适合了,甚至有逆反之功,可以杀人。”
“何以见得?”那人诧异地问。
“这秦氏之病,方药宜清和。先生却借张太医之手用了人参,当是起了杀机啊!方中虽用人参二钱,量倒不多,也不足以为害。然而,您却设了一大伏笔,说是贾府已买有一斤的人参,可以此合药。对于这般富贵人家而言,会觉得人参大过补药,多多益善。合药之时,便不计较分量多少了。但是,人参过量则腻补,滞结气机,用在这百忧成郁的秦可卿身上,便成了毒药。你不杀卿,卿却因你而死,或许,您早有杀卿之意啊!”
那人听了,脸色大变。黄元御继续说:“这秦氏必是在书中死了吧,您倒也是用心良苦!”
“不错,秦可卿在两章之后的确死了。她性情刚强,太过聪明,总有不如意之事,又处在明争暗斗、万般计较的大户人家之中,焉有不死之理?”那人叹息了一声。
黄元御笑着说:“若按正常医法,方药中人参可去。但以此书故事情节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来看,人参又必不可去。您心中纠结之处,应该也在此吧!”那人听罢,心中块垒尽释,眉心舒展。
不错,这位请黄御医为书中女子诊病的人,正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直为了秦可卿的病况而辗转忧郁,很想找人讨论一番,却又不知该向谁倾诉。其实,秦可卿的病情,一般医生即可诊治。可是,曹雪芹为什么单单要费尽周折请教御医黄元御呢?
原来,黄元御早年跟从名师,博览群书,欲通过科考取得功名,光耀门庭,没想到因庸医误诊而导致左目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者不准入仕。哀痛之余,他选择弃儒从医。黄元御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著有《四圣心源》《素灵微蕴》《伤寒说意》等14部医书,这就是曹雪芹向他请教的原因。当时,黄元御已名满京城,而且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而曹雪芹只是一个流落乡间的落魄文人,怎请得动他?于是千方百计哀求黄元御的朋友帮忙,才有了京郊茅舍“与秦可卿诊病”这一花絮。一位文学巨匠,一位医学宗师,同是立志著书之人,相见恨晚,秉烛促膝而谈。
“雪芹先生造就的这一团脂粉气,日后不知要熏杀多少读书人!”黄元御略翻了一遍《石头记》的部分书稿,知其大意,而后摇头感慨道:“说不准,老兄还真能写出一部名垂千古的大作呢!”
第二天回到寓所,黄元御差徒儿给曹雪芹送去银两、煤炭及过冬衣物,以帮扶他著书。冷屋烛照清寂之夜,曹雪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于书稿之外,俯首提笔写道:“莫道天涯无知已,今朝相逢元御君。”
如今,《红楼梦》已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大英百科》中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我们翻看到第十回,看到张太医为秦可卿治病那一章,是否能够感受到若干年前,黄元御与曹雪芹两位宗师相互切磋的身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