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原名君默_中国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_书法_辑要_新文化运动

沈尹默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年6月1日),中国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

原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湖州吴兴人,出生于陕西汉阴。

早年留学日本,解放前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编辑之一,发表过一些白话诗。

旧体诗词功力亦深。

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著名。

初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名家,晚年融会苏(轼)、米(芾)。

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

倡导以腕行笔,不主张模拟结构,于笔法、笔势多所阐发。

著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等。

早年二度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

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

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

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

1971年6月1日,备受"文革"迫害的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

中国台湾 大学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书中我认为适合他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赵孟頫后,难得一睹。

”已故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沈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则多发表于1949年以后,1952年的《谈书法》,1955年的《书法漫谈》,1957年的《书法论》和《文学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1958年的《学书丛话》,1960年的《答人问书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以及《和青年朋友们再谈书法》,1962年的《谈中国书法》和《怎样练好使用毛笔字》,1963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1964年的《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二王法书管窥》,1965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1978年的《书法论丛》,1981年的《沈尹默论书丛稿》。

沈老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民的喜爱。

特别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书法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他二十岁以后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他书法嬗变的全过程。

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迹》则为他的草稿书扎精品四十余件,以行草为主。

1960年,横跨四十年,可以看到沈老楷书从北碑、唐晋风味演变到自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乃为研究沈氏碑帖及学书者临摹之范本。

其中一种为沈老在1921年为蒋(中正先生)母王太夫人书墓志(现陈列于台北中正纪念堂)。

孙中山先生为蒋母写祭文并书“蒋母之墓”四个大字。

此帖碑即将付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