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出身有多尴尬?极力拉拢大臣却被瞧不起_宦官_自己的_京师

 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董卓崛起于东汉末年,一度成为掌控汉朝中枢,左右朝局的权臣,但他在历史也是留下了暴虐的标签,倒行逆施,将东汉进一步拖入深渊之中,但其实,董卓从默默无名到入主京师,从他的所做所为上来看,他是一个想要干些大事,不过错把地方治理经验直接硬搬到全国的粗暴之人。

 董卓的崛起是在东汉国力衰弱,边疆少数部族逐渐侵扰之时,在各地平定动乱之中成为一方军阀的,《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也就是说董卓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比较豪爽的人,与少数部族的人关系混得还不错,而且在被朝廷启用之后,多次在凉州等地击败动乱的匈奴,鲜卑,羌人,

 正是因为这些功绩,董卓曾先后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当然其中也有因为战事不利而被免官的时候,但是总体上董卓的仕途依然是在上升当中,而且董卓是很有危机意识的,也是善于抓时机的,在乱世之中他知道,只要自己有兵,就能够分天下的一杯羹,所以在多年的征战中,他有意笼络将士,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董卓死死地抓住自己的军权,当时朝廷连续两次想要用套路夺取董卓的兵权,但是都被董卓“死皮赖脸”的拒绝了,中平六年董卓被汉灵帝征召为少府,董卓以什么理由拒绝呢?董卓上书,

 简单来说,董卓告诉朝廷,自己的属下不让自己走啊,潜台词是,你这是非要让我走,容易引起我部下的兵变啊,那就不好了,我董卓也是不想给朝廷添麻烦啊,就留下安抚这些人吧,少府是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平时是个不错的官职,但是在汉灵帝时期,董卓要是去了京城当官,手下没有兵马,没人会把当回事,董卓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打死都不会去的。

 之后汉灵帝在病重的时候,也是想要解决董卓这个问题,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但是这次董卓又一次撅了汉灵帝,虽然当时的州牧已经具备了军政大权,可是董卓是个不吃亏的主,让我当并州牧可以,但是我要带着兵去,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不得不说董卓是很清除,乱世将至的,有兵就有话语权,所以他一直死死掐着兵权,加上手下的人也是对董卓忠心,当时东汉面对边疆不稳,内部叛乱不断的时候,自然没办法处理董卓这个刺头,而董卓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第六感,既不去并州赴任,也不交出兵权,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河东之地距离洛阳比较近,董卓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天下将要有大变。

 果然,京师中何进因为在对宦官的态度上,与何太后意见相左,所以何进令董卓丁原带兵入京,就实际结果而言,这绝对是部臭棋,但是如果从当时何进的角度来看,他也不是被袁绍忽悠了,令董卓丁原入京有利也有弊。

 摆在大将军何进眼前的是,他自己想要独揽大权,但是宦官集团是阻碍,他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何进听从何太后一方的建议,和宦官和解,相辅掌权,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之前何进诛杀蹇硕,夺取了京师的兵权已经令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难以相容了。

 第二条,听从曹操的建议,《三国志.武帝纪》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一狱吏就可以平定宦官集团,这话听着不错,但是实际上很难实现,这一办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宦官失势,何太后可是支持宦官集团的,即便何太后挂了,那还要看皇帝,但是不巧的是,东汉为何会出现外戚宦官轮番乱政,不就是皇权的一种妥协嘛,年幼继位的帝王,面对势头正盛的外戚何进,会诛杀宦官来让何进掌权,想都别想。

 第三条,也就是剿灭宦官集团,其实何进自己有没有实力,他当然有,《后汉书.何进列传》记载,在何进被谋杀后,进部曲将吴匡、张璋,素所亲幸,在外闻进被害,欲将兵入宫,宫阁闭。袁术与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会日暮,术因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让等。让等入白太后,言大将军兵反,烧宫,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天子及陈留王,又劫省内官属,从复道走北宫。

 这时董卓和丁原还未入京,何进死后,他部下就攻入宫中,开始诛杀宦官集团,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然后得免。死者二千余人。也就说单凭何进的实力,完全可以用一次兵变剿灭宦官,只是何进不愿意这么做罢了,而让董卓丁原他们过来,是在给何太后施压,是在告诉何太后,我何进有分寸,但是董卓丁原可未必有,要是这两个家伙的部下擦枪走火,不小心伤到了您何太后,可和我何进没有关系。

 所以说董卓丁原是一种威慑,而且何进当时掌控着京师禁军,董卓丁原又相互牵制,所以两人只能听从自己的号令,不出意外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计划,只是没想到,京师之乱到是给了董卓机会。

 少帝被劫走,让停留在洛阳附近的董卓看到了机会,其实何进在被杀前,也是有些返回了,想要让董卓返回,只是董卓是什么人,他就像是一只猫,已经闻到了鱼儿的味道,怎么会就此作罢,《资治通鉴.》记载,卓至渑池,而进更狐疑,使谏议大夫种邵宣诏止之。卓不受诏,遂前至河南;邵迎劳之,因譬令还军。卓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邵。邵怒,称诏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卓辞屈,乃还军夕阳亭。

 。而这成为了董卓捞取资本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救驾之功,不过说到底,这是董卓在抗旨的前提下,捡漏般获得的功劳,即便没有董卓,少帝和后来的汉献帝也是会被就地,因为当时卢植已经率军前来追赶了。

 当少帝的车驾要进入京师的时候,董卓是被朝臣抵触的,大臣们说当初何进大将军已经让你退军了,董卓直接回怼,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卻兵之有,董卓的意思就是大骂朝臣们不行啊,看看国家被你们祸害成什么样,天子都是我董卓救回来的,你们有什么权利在我面前叨B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董卓就多少有了,要用自己的办法治理大汉的想法了,谁都知道董卓进入京师意味着什么,而且董卓还是好命的,当时丁原还未入京师,何进何苗还都被杀了,要说何苗之也是给了董卓机会的,一时间京城之中,董卓成为了最有威望的将领,加上董卓拉拢吕布,做掉了丁原,董卓一下子吞并了何进以及丁原旧部,牢牢控制住了京师的所有兵权。

 短时间暴富的董卓,开始想要大显身手啊,也就是治理国家,但董卓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也没有可以任用的执政班底,他更多的是用治理地方的套路来治理国家,结果就尴尬了。比如董卓废少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董卓行事太过重于个人决策,还是那种个人喜好的决策,就是因为看刘协顺眼,第一印象好,就立他为帝,董卓并未在意擅自废帝之后的后果,在董卓眼里,这就和他在地方撤了一个手下的官职是一样的。

 既然自己没有执政班底,董卓就势必会拉拢士族大臣,于是征处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复就拜爽平原相,行至宛陵,迁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尚书武威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伍琼,说董卓矫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卓从之,命毖、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沙汰秽恶,显拔幽滞……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也就是将有才之人委以重任,而自己的亲信并不是出于朝廷的高官职位,不过董卓不知道的是,他的身份是注定不会赢得人心的,东汉朝局一直是宦官外戚士族三方博弈的地方,而董卓是什么出身,他三不靠,他父亲是县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董卓入主京师,开创了东汉朝局的一个特例,严格的来说,董卓是地方豪强,平常的时候,地方豪强是难以掌控朝廷中枢的,可董卓就是这么运气好,他就做到了,但是大家对董卓的态度更多的是看不起,打心里不屈服于董卓,所以袁绍兄弟都跑出了京城,瞧不起,这三个字恐怕是朝臣们对董卓共同的态度。

 所以搞笑的事情就出现了,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这些董卓掌权后重用的人,反倒是大多加入了讨伐董卓的阵营,这也没办法,董卓的根基太差,如果安心做一个守卫边疆的将领还可以。

 董卓想拉拢朝臣,难以成功,而同时对自己的部下呢?真正完全忠于自己的只有他带到京城的3000步骑,后来依附于他的何进旧部以及丁原旧部,只是因为当时的局势暂且听从董卓号令,加之董卓因为拉拢朝臣,并未对这些下属授以高官,那么拿什么来让这些人继续听从自己呢?董卓把长安城赏给了部下。

 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

 这又可以体现出董卓的思想,他把长安当作了自己的长安,而不是国家的长安,既然自己为国家每天“操心”,自己用自己的东西犒劳将士很正常嘛,董卓年少时的个性不就是豪爽嘛,不是动不动就杀耕牛,和大家分享嘛,也是曾经把奖赏都分给将士们了嘛,这也是他能有一支忠于自己部队的原因,但是董卓这是在剥夺他人利益而满足自己集团利益的做法,他一样没考虑过后果,和之前废少帝一样。

 所以说,董卓入京师,就是在机缘巧合以及他自己的谋划下实现的,一直有野心的董卓自认可以治理这个国家,但是又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自己用自己在地方那一套来处理在京师的事情,结果就是,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董卓被大家赶出了京师,或许如果董卓出生在一个朝局稳定的汉朝时期,可以成为一个守卫边疆的将领吧,乱世之中,他只能是乱国之臣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