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诜简介
王诜(1048~?),中国北宋画家。
字晋卿。
太原人,后定居汴梁(今河南开封)。
出身贵族,为宋英宗女儿蜀国公主的驸马,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利州防御使,卷入党争,被贬均州。
雅好文艺,精鉴赏,擅山水,长于小景,亦能画墨竹,师法文同。
其水墨山水师法李成,格调幽雅清润;青绿山水承袭李思训父子,而有创意。
作品多画烟江叠嶂,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笔墨秀润,色彩典雅。
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瀛山图》传世。
当其弱冠之时,曾绘《水石云休图》。
又为戒坛院佛阁作碑版书,并作乐府长短句。
当时名土黄庭坚为其墨迹作跋,日:“王晋卿画《水石云林》,缥缈风埃之外,他当不愧小李将军;其作乐府长短句,阻踔之语,而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近见其书戒坛院佛阁碑,文句与笔画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以此知其书法、绘画、诗文都已有相当造诣了。
熙宁元年(1068年),王诜任侍禁三班院差,所与交游,皆一时名土.声名甚上。
次年,宋神宗以其尚蜀国长公主(后改封秦国),拜附马都尉。
但王诜却能远声色犬马之好,而专心于书画诗文。
熙宁十年(1077年),王诜特意在其住宅内建“宝绘堂”,专门用来收藏古今法书名画,又“常以古人所画山水置于几案屋壁间,以为胜玩,曰:‘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
”’在此期间,王诜与当世名诗人、名书法家、名画家交往颇密,如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人,经常与王诜在一起赋诗填词,写字作画。
其时,著名画家李公麟“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门”,却成了王诜座上的常客,并挥笔绘《西园雅集图》,描绘苏轼、米芾等16人在王诜家中雅聚的情形。
这些博学多才、各负绝艺、名动四方的名土,与王诜在一起亲密交往,对王诜的艺术创作无疑会产生一定影响,王诜埋头于书画艺术之间,整挥毫作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任黄州。
王诜固与苏轼有诗歌往还,受到牵连,也被降官二级。
之后被贬为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
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哲宗即位,王诜才得以还朝。
从王诜的作品来看,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时期,恰好就是这一段受贬期间,因此看来,王诜在绘画境界、气的艺墨上的突破,无疑是与其经历有直接关系的。
王诜被召还京师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至晚年,默默无闻,不知所终。
死后被宋哲宗追赠为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
王诜一生中专心致志于诗文、书法,绘画。
现存《题桃耳图》诗及《千字文跋》真迹,有晋人风采。
字体受苏轼、黄庭坚影响较大,虽草草若不经意,但潇洒放纵而轨度不失。
行书则疏宕流故,得杨凝式笔意,王诜的书风个性非常之强。
此外。
王诜在书画鉴藏上颇负盛名,宋代米芾《画史》中曾提及王诜所藏法书名画,数量丰富。
他每遇真迹名作,往往不惜重金购置,这一方面是为了赏玩,更重要的却是欲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意境技法,以有助于自己的艺术实践。
所以,他之鉴藏书画带有很强的学习研究目的。
王诜在其艺术实践中,得自前代名家如李思训、李成独多,不能不说与其鉴赏书画有直接关系。
王诜的绘画范围比较广泛,他画墨竹师法文同,又以苍松古石著名一时。
王诜亦偶作禽兽,有《猿鹿图》,表现猿猴的跳踯,听鹿的闲适,都非常传神。
当然王诜的绘画,无论是用力之勤、成就之高,他的山水画最有代表性。
王诜早期画山水,师法唐代李昭道、李思训,王诜早年以金壁山水为主,其成就之高,几可乱真。
其后王诜虽然不再专力于青绿大着色式的金壁山水,但确实对金壁山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诜中年以后,从其早年的金壁山水再生变化,一方面保留了大小小李将军的青绿着色、金壁辉映的雍容富丽,另一方面又师法李成以水墨为主的挺拔坚实、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从王诜的作品来看,这一类以水墨山水笔法绘成的要多于纯粹的金碧山水作品,在金壁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水墨气息和浑厚天然的妙趣。
当时,与王诜同师李成的还有郭熙,但二人风格不同,郭熙用笔气势雄摹强壮,王诜则用笔尖俏,墨迹爽利,比较郭熙更接近于李成的原貌。
王诜同时将这种具有浓厚的李成意味的笔法运用于金壁山水,又要比郭熙更富有开拓性。
在兼善金壁与水墨的基础上,王诜取二家之长,融会贯通,将李成的墨骨与李思训浓艳的色彩融于一体,创造性地发展了不古不今、自成一体的清秀而兼富贵的独具风格的艺术风貌,被誉为“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这里所谓“古”即指青绿山水,“今”是水墨山水,“不古不今”则是王诜对中国山水画技法的一大开拓和丰富,反映出画家的天才情思和超人功力。
王诜一生中画了大量的山水作品,题材则多取寒林幽谷、雪景晴岚、风雨烟云、大江远壑、柳溪渔浦等,技法多变,不拘一格。
今存世的有《烟江迭嶂图》、《渔村小雪图》、《瀛山图》、《柳溪渔浦图》、《溪山秋霁图》、《绣栊晓镜图》等。
王诜毕生功力所聚而创造出来的艺术风格,对后吐影响很大,以后的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他所创立的不古不今的独特风貌,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