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炎帝黄帝为何要打阪泉之战、涿鹿之战?)_同盟_黄帝_炎黄

根据最具科学性的分子人类学,按照Y-DNA染色体单倍群而论,五千年前的炎帝同盟与黄帝同盟,皆属于O系黄种人中的O3集团。

炎帝同盟起源于姜水,即今关中宝鸡一带。黄帝同盟起源于姬水,即今陕北黄陵一带。

在历史上,炎帝同盟与黄帝同盟打了一场阪泉之战,合并为炎黄同盟,然后又与蚩尤集团打了一场涿鹿之战,击败了蚩尤,然后得以统治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问题是:起源于陕西的炎黄同盟,为何要千里迢迢跑到河北去打涿鹿之战?

史书中没有给出答案,不过,经过详细的分析,还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且听道来。

先说阪泉之战,阪泉在哪里?史书说是在河北,这个可能性不大,没有什么有力的根据支持,更有可能的是,阪泉是在山西的运城盆地。

为何爆发阪泉之战,是因为争夺运城盆地的盐池。

盐,是古代最重要的生活资料之一,谁掌握了盐,就如同现在掌握了石油。

至于是谁先占了河东盐池,谁后去争夺,两种可能性都有。

位于陕北的黄帝同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先占领河东盐池,这个很自然,然后,关中平原的炎帝同盟前来争夺,双方爆发阪泉之战,这是一种可能性。

位于关中西部的炎帝同盟,向东移动,渡过黄河,先占领河东盐池,也是很自然的事,然后,陕北的黄帝同盟来抢,爆发阪泉之战,这是另一种可能性。

谁先谁后,已不可考,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阪泉之战,黄帝同盟击败炎帝同盟,双方合并为炎黄同盟。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合并之后,人口大增,运城盆地一带,生存压力加大,为了缓解压力,必须寻找新的、更广阔的土地,于是,河北平原无疑成为最好的目标。

当时的河北,森林密布,河流纵横,地广人稀,野兽出没,到处可以打猎,有的是猎物。

一部分人留在山西,炎黄同盟的主力,则向河北进军。

从运城盆地,到河北平原,只有一条路,就是山西五大盆地形成的山西谷地通道。

从运城盆地到涿鹿。

得知炎黄同盟前来抢地盘的消息,身为河北土著的蚩尤同盟,不敢怠慢,早已堵在通道口,严阵以待。

蚩尤同盟是什么人?他们是O系黄种人中的O2集团。

且说炎黄同盟一出通道口,立即遭到蚩尤同盟的迎头痛击,爆发了涿鹿之战。此次大战,据说打了三年,蚩尤同盟掌握了更先进的青铜武器,而炎黄同盟则只有石斧、石矛头和木棒,所以炎黄同盟屡战屡败。

不过,当时自然灾害频仍,有水灾、风灾、地震,等等,这些灾害,对武器落后的一方似乎更有利,至少起到了很关键的把局面搞乱的作用,因此,在传说中,这些都成了黄帝的武器,总之,最终,炎黄同盟战胜了蚩尤同盟。

涿鹿之战。

实际上,当时,炎黄同盟是游猎民族,而蚩尤同盟是定居的农业民族,似乎是游猎民族更善战一些,因此,炎黄获胜,但农业民族生活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人往高处走,在战胜蚩尤同盟后,炎黄同盟也渐渐变为农业民族,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涿鹿大战,炎黄获胜,蚩尤本人被杀,一些部下随他一起阵亡了,蚩尤同盟的余部,分为四部:一部投降,被安置到今山西黎城县一带,作为奴隶,称为“黎民”,很久以后,地位渐渐正常,建立黎国。一部逃往东北,形成濊人。一部留在河北,形成貊人,后来也逃往东北,与濊人汇合,形成濊貊民族。一部南逃湖北湖南,形成苗瑶百濮。所有这些民族,都是O2血缘。

黄帝挟战胜蚩尤之威,一路杀到位于今山东的百越地盘,进行了泰山封禅。百越是O系黄种人中的O1集团,沿海分布。

黄帝东进山东的意义在于,O3与O1混血,形成了东夷。在传说中,东夷的始祖是少昊,在辈分上比黄帝低一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这一现实。

泰山封禅之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广大地区,皆受黄帝统治,黄帝回师,来到肥沃的中原地带,他的部落,就定居在那里,黄帝的部落,称为有熊氏。

有熊氏部落的地盘,位于今河南新郑,也可以说,炎黄同盟以黄帝为首,定都于今河南新郑。这里,位于东西之中,地理位置适中,便于统治以东和以西的大片地区。

不过,现在新郑声称他们那里是黄帝故里,是黄帝的出生地,这是错的。新郑只是黄帝的都城,而黄帝故里、出生地,是今陕西黄陵县,这是自古以来举世公认的共识。

黄帝去世后,归葬故里,那里修建了黄帝陵墓,因而得名黄陵县,这也说明了黄帝的确是起源于陕北的。

自炎帝黄帝开始,华夏人形成。

PS:蚩尤的后人,并不甘心失败,大约八九百年后,苗瑶百濮中的苗蛮集团,北进南阳盆地,与华夏人争夺地盘,于是,华夏人的酋长尧舜禹,又与苗蛮集团进行了战争,史称伐三苗之战。

尧伐三苗的战场当在丹江沿岸,双方互有胜负,似乎尧并未取得实质性胜利。

舜击败过三苗,但战争并未结束,后续的三苗,仍继续抗击华夏。《淮南子》等古籍记载:“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表明舜后期的军事征伐并不顺利,舜本人甚至亡于征途。此处所说的“苍梧”,应在豫西南,在后世,才随着逐步向南扩张,和衡山等山名、水名,一起到了湖南。

最终,禹任酋长期间,华夏人的力量进一步强大,禹趁三苗内乱,彻底击败了三苗。战败者宗庙被夷为平地,祭器被焚毁,战俘及其子孙世代沦为奴隶,即所谓“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子孙为隶,不夷于民” 。禹以此巨大战功,改“公天下”为“家天下”,夏同盟取代了黄帝同盟,世袭酋长之位。

至于苗蛮余部,则南撤到湖北湖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