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不必喜。输的不必丧。怛罗斯之战—是盛唐和阿拉伯帝国的一次直接冲突,从各方面流传下的史料以及遗址来看,大唐在这场战役之中败北。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场战役很有代表意义,算是盛唐少有的败仗。
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唐朝国力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在玄宗皇帝时期达到了顶峰,这时,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拔斯王朝的疆域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西域诸国。
战事一起因:薛仁贵征西失败后,吐蕃休养生息了十几年。在小勃律地区俨然是个小霸主了。玄宗命高仙芝率一万精锐骑兵收拾这个邻居,唐军从边疆安西出发,前往勃律,足足爬山涉水一个多月才到了。高仙芝吸取了薛仁贵的失败经验,虽然也是仰攻。可是他选的骑兵都是从唐边防守卫军挑出来的,属于“本地人”很快唐军就击败了吐蕃,西域重现大唐荣光,许多藩属国再次抱紧盛唐大腿,这就引出了阿拉伯帝国和大唐的矛盾。唐帝国和黑衣大食相遇,并爆发了怛罗斯战役。
不得不说高仙芝在我的心目中绝对是大唐前五战将。有他在安史之乱绝对没这么大影响,确实他也在西域太顺了。面对20万的阿拉伯大军,高将军视若无物。将战队分成两个部分,自己率领60%的人马,副将李嗣业40%。成左右合围之势向阿拉伯联军靠拢。按说这么少的人是形不成包围圈的。可是大唐的强弓硬--组成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成功压制住阿拉伯人。怛罗斯的地势也很有意思,它是在山中腰的位置,并不是山顶。高仙芝和李嗣业从中部和左边围上去,同时高将军让铁勒人从右边。阿拉伯人往后退不了,因为怛罗斯后面是大山,要是给唐军逼上去也是死路一条,只能和唐军硬拼。
在半山腰的阿拉伯人数虽然比唐军多10倍,可是一点用也没有。高仙芝用强--压阵,派遣200人为一队的骑兵联队上去循环收割人头。按照这样打法不出3天阿拉伯人肯定失败。没想到啊。右路铁勒人突然反叛,并且阿拉伯人早就在怛罗斯后方呼罗珊屯了大批士兵。本来高仙芝是三路包围,现在变成阿拉伯人三路包围他。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军心已经泄了。
高仙芝2万多人最后只剩3000多人不到5000回到安西,老高本以为会和薛仁贵一样贬为平民。不过李隆基没这样办,继续让高仙芝带兵驻守在西域一带。阿拉伯人也死伤8万多,算是惨胜。此战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算是阿拉伯人有心算无心。先是秘密策反了铁勒部落,又在呼罗珊吞兵几个月,就是为了等着唐军来。真是煞费苦心啊。
结果就是大唐暂时无法染指西域,很多藩属国转投黑衣大食,算是让中东的发展加快一个档次。有史学家认为此时黑衣大食帝国忙于自身平乱,对保住西域占领区已经心满意足,并没有进一步向东扩张。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曾指出,在与阿拉伯人交锋的怛罗斯战败以后,唐帝国经营西域并未没有收到这次战役的影响,如果大唐帝国没有发生内乱的话,唐朝在此战所遭受到的灾难是有可能会得到恢复的。然而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等内战却使唐朝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安史之乱让盛唐不如忘昔的盛名和实力。所以,应该是处于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当口,爆发了怛罗斯之战,而不是怛罗斯之战,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算是双方互有胜负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