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战(曹操平定关中之战与解放大西北_有时候_敌人来的越多越好(上))_关中_潼关_联军

关中地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形胜之地”,自古就有居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这是因为从经济角度来讲,自古以来,长安城周围就是渭河、泾河、洛河等河流冲出来的一些平原,来自上游的淤泥年复一年的积累,使得关中的土地比较肥沃。而这些河流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又非常有利于发展农业灌溉。使得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在关中的西北上游是盛产骏马的陇右凉州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为天下饶” 。另外, 关中陇右周围的山中还富藏铜、铁、金、银等矿产资源,为制造武器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关中和陇右的各自优势能做到很好的互补,在冷兵器时代整合两地资源,往往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劲旅。所有这些都为关中地区自身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从地理上角度来看,关中平原被四面的群山包围,关中的东南、正南方向是巍峨险峻的“八百里秦川”北面是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原上,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关中的西北方向是通过萧关控制的河西走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西方向则通过散关的陈仓道与汉中、川蜀地区相连。东南方向则通过武关就可以窥视河南南阳和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正东方向则是一过函谷关就可以虎视中原。而这四座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关隘,地理上的险峻为关中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安全的防护屏障。

关中平原。

正因如此,早在西汉初年,谋士娄敬就建议刘邦把都城定在关中地区。娄敬的理由是:“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最终,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迁都关中,建立起一个统一强大的大汉王朝。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说明其地形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所以,历史上先占据关中进而一统天下的战例比较多,如秦灭六国之战,汉高祖统一天下之战,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之战,隋唐两朝的统一天下之战,都是遵循着自西向东的关中统一模式统一天下的。而关东地区的中原政权想要自东向西的进占关中进而夺取陇右地区,其难度是非常大的,鲜有成功的例子,除了上述的关中的物产丰饶和地势险要外,还在于关陇地区毗邻少数民族游牧区,那一带的人民在生产生活之余还必须拿起武器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使得自古以来关陇一带就民风彪悍,人民尚武善战,历来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而我们今天就说一说这鲜有的两例从东向西统一关陇地区的战例:一个是三国时期魏武曹操平定关中马超、韩遂之乱,另一个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我们先说曹操平定马超、韩遂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踌躇满志的曹丞相不幸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的一把大火烧的折戟沉沙,自己也险些命丧华容道。但正如曹操在诗中所说的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点挫折显然没把曹丞相的雄心壮志扑灭。赤壁之后的曹丞相,经过三年多的休养生息,就又意气风发的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征程。

当时曹操的真正目的究竟是要讨伐张鲁,还是要“假道灭弧”顺便平定关中的马超、韩遂,我们不得而知。但只知道曹操此举确实如“蝴蝶效应”一般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连相隔万里之遥的益州刘璋都坐立不安,生怕曹操打过来,就像现在还没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却担心将来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样,邀请远在荆州的刘皇叔入川抵御准备进攻张鲁的曹操。

而当前与曹操军队近在咫尺的马超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有充分的理由信心这就是曹贼的假道灭虢之计,借讨伐张鲁顺路把自己灭了。于是,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数军阀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羌、胡、汉人混杂的军队,屯于潼关,准备和曹丞相大干一场,他们推举韩遂为关中军阀的反曹大都督。

建安十六年八月,曹操大军沿黄河西进,紧逼潼关,摆出强攻潼关的架势,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在潼关上,不断的向潼关方向调兵遣将。面对关中各部不断向潼关增兵,曹操听说后不忧反喜。还自嘲道:“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曹操的意思是说:关中道路长远,地形复杂,周边都是险关狭隘,如果敌人各依有力地势防守,我们出兵攻打将十分费劲,没有一、二年也不可平定。现今他们全部主动到潼关来集合,人数虽多,但互相间都不服气,我们一举便可以消灭他们,比起零敲碎打,现在消灭他们容易多了,所以我便感到高兴。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曹丞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神准的乌鸦嘴,前几年赤壁大败,在败退途中,路过每一个险要之处还乌鸦嘴的嘲笑周瑜、诸葛亮不会用兵,说什么若在此处设伏,我曹操必死无疑。结果话音刚落,就杀出一支人马拦住去路,直至最后在华容道上还乌鸦嘴的说个不停,结果招来了关二哥,要不是关二哥重情重义,曹丞相哪能活到现在。如今面对的可是--如砍瓜切菜的西凉铁骑,曹丞相还是如此的自信满满,真让人叹为观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眼见联军的所有力量都已集中到潼关了,这时的曹操赶紧闭嘴了。暗中却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准备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迂回进入关中。曹操曾问徐晃如何可入关中,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擒住他们了。”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

为了掩护徐晃西渡黄河进关中,让马超的注意力始终在自己身上,曹操便亲自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他先将大军移至北岸,而自己则和许褚等虎士百余人留在南岸负责断后。这下,马超终于回过味来了,心里骂着狡猾的曹阿瞒,并立即率兵奔着还没过河的曹操追杀过来,而且乱箭齐发,矢下如雨。多亏了“虎痴”许褚见情况不妙,立刻扶曹操上船,许褚左手举著马鞍作盾,为曹操挡箭,右手则拼命撑船。驶了四、五里,马超军仍不断追赶、射箭。这时校尉丁斐命军队放走牛马,用以作饵引诱敌人,关中联军果然放弃追剿,下来追捕牛马,曹操最后才成功渡河。 各人见曹操平安无事,悲喜交集,但曹操又自嘲起来:“今日差点被马儿困住呀。

马超看到曹操北渡黄河,终于知道曹操是想从浦阪津渡河进入关中,就派梁兴带五千多人前去抢占浦阪津渡口西岸。但马超没有料到的是,在曹操被自己追的“割须弃袍”的时候,徐晃已经抢先占领了浦阪津渡口西岸,经长途急行军赶到浦阪津渡口的梁兴军,被以逸待劳的徐晃军打的大败。 待失败的消息经几百里路传回潼关时,马超再想派大军去重新夺回渡口,已经来不及了。

不得已马超退屯渭口。曹操又多设疑兵,吸引马超的注意力,暗中却从黄河把船驶入渭河,连夜用船搭起浮桥,分兵在渭水南岸扎营。在渭水南岸立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加之屡受马超骑兵的突击,一时难以完成立营的工作。这时,老天爷也十分眷顾曹丞相,谁能想到8月份却有一天忽然天气爆冷,滴水成冰,面对这一天赐良机,曹操连夜命将士泼水筑城,浇筑起一座坚固的冻沙城。天明时,冻沙城建筑完毕。关中联军乘夜攻营,被曹操伏兵所破。

就这样,曹操大军全部从容渡过渭水,进驻渭南的营地。至此,曹操已经绕过险关潼关,进入了关中,完成了全面攻击的准备。就在马超他们做好迎战准备时,曹操却又哑巴了,马超等曾数次前往挑战他,曹操都是“高悬免战”,搞得马超等人很没脾气。

由于韩遂、马超等在当年的春季三月农耕之时,就在潼关屯集了十万大军,加之用于长途输送粮草的人力,使得关中地区的劳动力被抽调一空,当年的农业生产全部报废。此时秋季已过,冬季将临,关中各部理所当然的征收不上来新的军粮,全军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也是西凉铁骑有勇无谋的短板所在。

于是关中联军为了避免陷入持久消耗战,只好想用割地、送子质的办法请和。而曹丞相正是抓住了西凉马超有勇无谋的这一短板,所以才“高悬免战”,不与交战,目的就是要拖死马超、韩遂。现在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曹操就问谋士贾诩有何破敌良策,贾诩说:“可以先答应他们的请和要求,再想办法离间他们就可以了。”曹操明白他的意思,便应许联军的请求。

既然请和,那就要有和的态度,作为关中各部名义上的反曹大都督,韩遂便作为代表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父亲在同一年被推荐为孝廉,又与韩遂是同辈,十常侍乱政以前曾有过交情。当二人会面时,曹操却在马上不谈议和撤军之事,只和韩遂诉说当年在京都洛阳的旧事,说到兴致时还拍手欢笑。曹军又列出五千铁骑作十重阵,精光耀日,联军惊讶,纷纷前来看曹操是什么人,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想看曹某吧。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只是较多智谋罢了。”搞得韩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离间计刚刚施用完毕,曹操却一反常态的立即与马超、韩遂等约期会战,这是让马超、韩遂始料不及的,正在内斗的他们仓促之间急忙迎战。但此时的关中联军已不是当初的同仇敌忾,在内部矛盾重重,后勤补给不济的情况下,西凉铁骑斗志全无。曹操先以轻兵前往挑战,而后以虎豹骑夹击联军,人心惶惶的关中联军顿时大乱,纷纷作鸟兽散。曹军斩杀了成宜、李堪等人。结果韩遂、马超、梁兴只得败走凉州,杨秋则前往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投靠张鲁。渭南之战到此结束。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中,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陇右、凉州平定。

关于渭南会战的策略,曹操后来说到:“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这堪称是军事史上的著名论断,暗合孙子兵法。首先,曹操在战役初期,面对险峻的潼关,恰当运用兵者诡道、正奇结合的用兵之法,明攻潼关,暗度蒲坂,以最小的代价进入关中平原,占据了“地利”而后未开始交战就抢筑营垒,“先为不可胜,后为可胜”,利用坚固的营垒阻挡西凉铁骑的冲击,正好此时“天时”也很配合,滴水成冰才能让曹操泼水成墙。然后,曹操在兵不占优,在野战中打不过西凉铁骑的情况下,认识到关中联军的短板,先不急于求战,而是用离间计破马超、韩遂的同盟关系,最后在决战中一战而平定关陇,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由此观之,曹操在渭南之战中的谋略,堪称“妙算”胜敌的经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