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瓦之战:一场让俄罗斯帝国陷入危机的大溃败 彼得大帝在历史上从此沦为笑柄_瑞典_俄军_彼得

1700年11月30日,在俄瑞大北方战争时期,彼得一世率俄军同查理十二世的瑞典军队在纳尔瓦城附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瑞典少年国王查理十二以八千破三万,大败俄国彼得大帝。

困境中的俄罗斯帝国

17世纪后期的俄罗斯,已经是拥有辽阔的疆域超大帝国。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他们都与比西面的欧洲各国落后很多。无论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与荷兰,还是诸如法国、西班牙、瑞典这类绝对君主制国家,都已抛弃腐朽的农奴制度。唯有俄国依旧我行我素,整个社会都充满着拜占庭式的愚昧。

如果俄罗斯想要加入先进国家体系,就必须让自己有可以触及西方的出海口。然而,南方黑海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北方波罗的海口为德意志人和瑞典所掌握。现成可供使用的口岸,是位于白海的阿尔汉尔斯克港。但那里每年都有9个月的封冻期,根本不利于贸易交流的进展。为此,俄罗斯人的每一场对外战争,都是向着海洋的方向进行冲锋。彼得一世在1689年夺权后,更是决心把俄罗斯变为真正的“半欧洲式强国”。

为此,有过游历西欧经验的沙皇,立即在全国上下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准备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推行自己在西方接触到的先进经验。除了需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外,还必须建立强大的正规陆军与海军。通过沙皇的权威与部分贵族的支持,彼得将中央到地方的几乎所有权力都集于一身。俄罗斯帝国军队也改头换面,从依靠雇佣军打仗的临时征召力量,发展为拥有20多万陆军和数十艘战舰的近代常备武备。

1695年3月,彼得首先挑软柿子下手。他亲率33000人的部队和170门各类火炮,南下进攻位于乌克兰大平原边缘的亚速城。结果,由于长途远征和土耳其援军的干扰,俄罗斯新军和他们的主人一起大败而归。倍感屈辱的,在之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亲自监造了27艘大型战舰和1300多艘平底货船。这些水面舰艇让俄军的战力和持久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次年6月的第二次总攻中,沙皇统帅75000陆军和新的亚速海舰队出战。他们在驱逐了土耳其舰队后,对城市进行了一个月的围攻。到1696年的7月19日,彼得的军旗终于被插上了亚速城。

然而,区区亚速海还不能支撑起彼得的世界霸权梦想。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骑兵和土耳其驻军,就足以在近海挡住俄罗斯船只。远在黑海南侧的君士坦丁堡,则更是锁住整片海区的关键。因此,彼得在1697年派出使团,准备同波兰和奥地利一起缔结反土耳其同盟。由于两国对俄罗斯的提防等因素,这个设想无从落实。但俄罗斯人又调转枪头,阴差阳错的准备对西北邻国瑞典下手。

当时的瑞典,刚刚经历国王查理十一世的驾崩。年仅15岁的查理十二继位,也接过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东波罗的海强权。尤其是位于海区东面的利沃尼亚,一直企图从瑞典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当地贵族巴特库尔逃往波兰,怂恿国王奥古斯塔二世对世仇瑞典开战。很快,同样敌视瑞典的丹麦加入进来,并引得俄罗斯人也赶来凑热闹。彼得就此调整策略,准备先在更靠西欧的波罗的海凿出一个出海口。历史上的大北方战争,就此酝酿起来。

失败的北方同盟

1697年12月,俄罗斯、波兰和丹麦三国正式结成北方同盟。他们准备乘瑞典国王继位之机宣战,共同瓜分瑞典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先由丹麦国王菲特烈四世出兵,把査理十二的主力引向西面,然后再由俄波联军队向波罗的海东岸各省进攻。

巧的是,瑞典的特使也来到了莫斯科宫廷,要求与俄罗斯签订永久性的和约。彼得在表面上举行盛大欢迎会,并亲自接见这位特使,大谈两国之间并不存在的传统友谊。同时,也忙里偷闲的召见丹麦和波兰大使,进一步讨论具体的出兵事宜。最后,俄罗斯和双方同时签署了和平条约与攻守协议,堪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典范。为了使自己不陷入两面交战的困境,彼得还专门派人在1699年去往君士坦丁堡,准备与土耳其正式议和。

然而,傲慢的土耳其人却不想很快与俄罗斯签署协议。这让心急如焚的彼得,很快错过了夹攻瑞典的大好时机。1700年初,丹麦军队已经开始对瑞典的战争行动。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却拖到8月才最终签署。因此,当彼得派出10万浩浩荡荡的俄军踏上西征之路,两个盟国也已经同瑞典人鏖战了半年之久。瑞典也已经同英国达成了同盟协议,并因此获得了皇家海军的技术支持。

早在这年的3月,当俄罗斯大使还在南方同奥斯曼苏丹磨嘴皮子时,丹麦军队已成功将瑞典人吸引到西部战场。国王菲特烈四世将主力军部署在荷尔斯泰因据守,并以排名欧洲前五的强大海军封锁丹麦海峡。然而,一贯以勇武善战著称的瑞典军队,在查理十二的率领下也爆发了惊人战力。依靠皇家海军的帮助,年轻的国王亲率15000人马从哈根登陆登陆。由于大部分丹麦部队都驻守在大陆地区,根本来不及救援孤悬在西兰岛上的都城。菲特烈四世在震惊之余,被迫签署了退出战争的城下之盟。

接着,查理十二准备动员海陆军主力,渡海直接进攻波兰军队的后方。此时的波兰军队,已经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到爱沙尼亚战场,根本没能力顾及身后的海岸。加上他们从未有过强大的海军,更不可能在沿岸挡住瑞典人的攻势。10月6日,查理的主力军也如预料般顺利登陆,准备直取遭到围困的首府里加。但他却收到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俄罗斯军队已经在9月杀入北方的利沃尼亚。考虑到俄军的规模,瑞典国王也随即率军调头,首先解决那个出尔反尔的对手。

10月20日,俄军抵达地区重镇纳尔瓦,并立刻展开全方位的强攻。面对37000俄罗斯士兵与195门火炮,城中的1800名守军也以手头的297门各类火炮还击。俄军虽然整军经武,但对于强化的欧式要塞还是没有太多办法。他们用两周时间消耗完火药和炮弹,却还是奈何不了瑞典人的抵抗。

暴风雪突袭

11月19日,查理十二率领8000人出头的瑞典军队靠近纳尔瓦。消息传到俄罗斯军营,吓得彼得立刻甩锅,把指挥下放给戴克罗亲王和刚刚雇用的冯-克鲁伊公爵。自己则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从战场上逃之夭夭。同时,由于害怕拥有强大近战能力的瑞典士兵,俄军开始让各分队构筑野战工事和防御战地。期望以不对等的密集射击,阻挡对手的野蛮冲锋。

当天上午10点,瑞典人就已经抵达可以观测俄军阵地的位置。查理十二努力隐藏大部分部队,以免暴露自己此时不足万人的劣势兵力。他们也注意到俄军将大部分兵力分散部署,异常僵化的限制在特定阵地内。又由于兵力庞大且阵地内工事复杂,造成全军被压缩在很小的空间内,彼此机动都非常困难。于是,瑞典军队决定分兵两路,同时猛攻俄军的左右两个侧翼。还要出动骑兵加强侧翼威胁,阻止俄军士兵从自己的阵地内出逃。这样可以规避自己的数量不足,而限制俄军的相互协助。

下午2点,瑞典人向俄军发起了突然性的总攻。恰逢天降暴雪,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俄军哨兵的观察视野。结果,直到瑞典军队的炮声响起,大部分阵地内的俄罗斯人才如梦初醒。很快,瑞典人的先头部队已接近俄军的第一道防线正面,并开始密集的燧发枪齐射。从未同欧洲强军遭遇的俄国士兵,很快就被这样劈头盖脸的火力所压制。在军官的催促下,他们也按照欧式标准列队还击,并成功坚持了15分钟。然而,但瑞典人迅速越过壕沟,俄军士兵的低素质便暴露无遗。

由于瑞典本国的人口非常有限,所以向来强调将射击火力与冷兵冲锋进行有机结合。当欧陆主要强国都在17世纪末淘汰了长枪,瑞典陆军的每个步兵营还有部分保留。在正面交战中,他们会以5-6排的纵深部署步兵横队,并以长枪手保护前后的火枪兵。在冲锋时,长枪手也会和使用刺刀的士兵混编,以便加强正面攻击强度。相比之下,俄军大部分士兵的入伍时间极短,也根本没有做好迎接此等战争的准备。因此,在巨大的压力驱使下,整个战线都开始出现瓦解迹象。

此外,瑞典人的二线步兵也已经迂回到了俄军阵地侧翼。在正面交战的同时,他们也只经过很短的射击准备,就强行冲击俄军步兵。原本应该进行防御的俄罗斯骑兵,表现的比步兵友军更差。在指挥官舍烈麦捷夫的带头示范下,全体调头逃跑,并抢先渡过了身后的纳尔瓦河。因此,左右阵地的两翼都无情暴露在瑞典人的多兵种协同攻势下。

当瑞典人抵达俄军的第二道防线,无心恋战的对手便彻底崩溃,并因自身混乱而在阵地间乱作一团。查理十二趁机率军杀入,将大量失去抵抗能力的俄罗斯人斩杀。更多溃兵则蜂拥挤到纳尔瓦河的桥上,最后因不堪重负而将桥梁压垮。

随着瑞典军队进入纳尔瓦城,俄罗斯人也彻底输掉了整场战役。总共有8000人战死或受伤,还有万名的溃败在河里淹死,或因寒冷而冻死在求生之路上。包括10位主要将领在内的79名将官被俘。瑞典一方则战死667人,并有1247名将士在战役中负伤。他们还在俄军营地和战场附近,缴获了64门攻城炮、22门迫击炮和4050支步枪。

战后,俄罗斯人暂时失去了军事进攻能力,年轻的查理十二也因此战在全欧洲声名鹊起。为了庆祝胜利,瑞典人特意制造了一种用以嘲笑沙皇的奖章。奖章的一面是向纳尔瓦城开火的大炮,边上是正在靠炮火取暖的彼得。另一面则是彼得带领俄军逃离纳尔瓦,上面还有侮辱性的题词:逃之夭夭,哭声哀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