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实力相差悬殊_刘希为什么还能获胜?_王莽_新军_刘秀

  说到刘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改变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的情况,获取民心,王莽推行了新的政治改革制度,改革的制度虽好,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使得当时的人们更加怀念被王莽取代的西汉。苦难从不独行,除了制度不符,强制执行外,天灾频频爆发,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声势最为浩大的是北方赤眉军跟南方的绿林军,王莽刚刚建立起的新朝开始变得摇摇欲坠。

  轻视绿林,愈发壮大

  相比较这两支叛军,王莽觉得北方的赤眉军更为强大,威胁更重,毕竟此时的南方尚未得到完全开发,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于是王莽就把战略重心放在了围剿北方的赤眉军上,派遣精锐之师围剿赤眉军。

  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都是从轻敌开始的,在对待镇压绿林军的问题上,最初的王莽就觉得不过是乌合之众,朝廷一派军队,挥之即灭。于是任用严尤、陈茂等人为统帅,军队则是临时招募外加各郡县军队拼凑而成,为了防止这些人也加入作乱的行列,这些人的行军以及作战计划每次必须上报,兵符也在王莽之手。

  这样拼凑出来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绿林军击败了严尤等人带领的杂牌军,绿林军中的将领拥护西汉皇室后裔刘玄为帝,并且公然提出了恢复汉朝,诛灭王莽的口号,愈发的发展壮大起来。

  这时的王莽才意识到绿林军对新莽的威胁更为严重,只能匆忙把围剿叛军的作战重心转移到南方,将正在北方作战的精锐调往南方,不光如此,还调集各地的军队,准备汇成大军,企图一举消灭掉绿林军这个威胁。

  昆阳之战,兵力悬殊

  公元23年,王莽任命王邑为大军统帅,调动集结各地士兵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洛阳,这样集结的各地军队多达40多万,为了壮声势,宣称“百万大军”。为了防止军中士兵缺少谋略,还集结了诸多精通兵法之人,遮天蔽日的大军开始的向昆阳地区进发。此时驻守昆阳的绿林军不过只有区区八九千人,跟王莽号称的百万大军相比之下,兵力数量悬殊差距严重,军中上下忧心忡忡,首领王凤甚至想弃城逃跑。

  而这时候只是一员偏将的刘秀坚决反对逃跑,认为想要战胜新军,除了死守之外,还要到各地求援。每当在历史的重大关键时刻,未来的历史走向总是由英雄一般的人物所主导的,刘秀讲述了投降与死守的利弊,绿林军的将领们听取了刘秀的建议,死守昆阳,刘秀则是出城四处求援。

  王邑为了彰显新军的强大,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昆阳包围,到处都是军营、军旗。攻城之时漫天箭羽齐射,城中飞箭就像雨水一样,这样艰难的守城过了几天,首领王凤一度看不到希望,想要投降。但新军统帅王邑认为破城指日可待,他还要等着破城之后,壮军威、建功业、拒绝了王凤的投降。投降无果更容易激起士兵的血性,在当前情况下,只有死守才能有一线生路,更加顽强拼死地与新军战斗。

  天公作美,大败新军

  据《后汉书》记载:“会大雷风……雨下如注虎……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援军到来后,此战刘秀身先士卒,率领数千士兵作先锋冲入新军大营之中,新军见到绿林援军又见到敌方直入大营,纷纷惊慌逃窜。此时的刘秀直冲统帅中帐,杀掉了王寻。留守的绿林军见到援军也是士气大振,出城前后夹击新军。新军的军队本就是各地集结拼凑的,在绿林军勇猛的作战下,不堪一击,此时也许是天公作美,暴风、雷电、暴雨接踵而至,本就陷入一片混乱的新军彻底溃败,新军大败,王邑仅率领余下的几千人狼狈地逃回了洛阳。此战也奠定刘秀的威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