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本名慎到_中国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_法家_大君_因循

慎子简介

慎到(约前395~约前315),本名慎到,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赵国人。

曾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他讲法兼讲势,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

他尊君,但不主张独裁,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提出“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对于国家兴亡,他认为“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

所著《慎子》早佚,《汉书·艺文志》说有“四十二篇”,现存只有残存7篇辑本。

早年学“黄老之术”,后来成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

为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道家学派出来的法家人物,表面上看来,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与以法治国是矛盾的,实际上,慎子的意思是在法治的基础上依照事物的本性,顺其自然,法也必须遵循自然本性。

很明显,慎到的思想是老庄道学与法家的合流。

《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后来很多都失传了。

《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

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近代出土慎到佚篇《慎子曰恭俭》。

慎到在《慎子》一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和法家的特点。

一方面,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所以,他说:“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

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慎子·因循》)意思是说,任其自然,则万物亨通,化而变之,物就不得其用了。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他在《民杂》中说:“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

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

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

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焉。

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

大君不择其下,故足。

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

易为下则莫不容。

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这就是在治理百姓时也要因其所能,不要偏取,有所去取,这样才能富足。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法和势。

法就是法律、法规,势就是权势。

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势是前提,法是手段。

慎到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慎子·君人》)。

他明确地说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

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寅岂同矣,则失其所乘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从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这是《韩非子·难势》中转引慎到的话。

龙蛇之所以腾空飞天,主要凭借云雾的威势,一旦云雾消失,龙蛇就与地上的蚯蚓一样,无所作为,原因在于失去了它们赖以飞腾的势。

同样,没有了权势,聪明贤能如尧这样的君主连三个普通人也治理不了;而有了权势,昏聩平庸如桀这样的人却能使天下大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