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熙早年专攻山水画,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画人物画为主,在他六、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化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中。人物画创作是伟大时代对魏紫熙提出的要求。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离开时代环境的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以为“超越时空”,只不过是欺人之谈而已。魏紫熙不负时代厚望,在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奠基者之一。人们不会忘记他所创作的《温课》、《渡口》、《报矿》、《煦风》等一系列中国人物画新作,更不会忘记《风雪无阻》在新中国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不可动摇的里程碑地位。
魏紫熙以山水画名世,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正因为如此,他的人物画人景并茂,意境深邃。人景山水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曾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遗产,但是旧有的形式和传统怎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这对每一位画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魏紫熙的信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才能导致正确的行动和实践,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可能结出无愧于时代的硕果。魏紫熙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在他认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跋涉。他画过宣传画、连环画、漫画、年画乃至舞台布景、人像、美术设计图;他深入生活,去农村、工厂、学校、街道乃至海防前线,上山下乡,与工人、农民、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因为他深信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要改造旧的传统来表现新时代的生活,意味着创造和成功,也蕴含着最大的风险和失败。传统的山水画技巧是魏紫熙熟悉了的东西,传统的人物线描怎样才能表现现代人物的神采和风貌呢?中国古代线描人物画是写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古人,它是那个时代的。时代变了,传统技法怎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青山常在,似乎万古不变,可是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眼里,即使青山绿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人物的环境道具的变化,那就更不用说了。怎样去表现新时代的人物和事物,令多少画家束手无策。所有这些,毫无例外地需要魏紫熙去正视,去感受,去解决。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魏紫熙最终成功了。哪一件成功的作品步浸渍着画家的心血,就像每一件失败的作品也都心血斑斑一样。当我们打开魏紫熙创作的笔记的时候,当我们观赏着魏紫熙大量展现时代风貌作品的时候,我们明明白白地感到被带进了那个时代,似乎清晰地听到时代脉搏跳动的节拍。火热的生活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他在生活中有感于心而奔发于纸素,频频出现的灵感,有时简直让纸笔应接不暇。目观心记之外,大量地实地速写,钢笔的,铅笔的,有时便直接以毛笔宣纸直接完成,记下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这就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的过程。
生活之美是魏紫熙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美的追求之中,感受是第一位的,一切表现手法都得服从于对生活的感受。他对人物画意境的追求完全是中国式的,但却全然不同于古人;构图与造型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优长,但他始终扎根在中国画的传统之中。魏紫熙人物画沉稳厚重的线描、典雅的造型,色墨并重的风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也不是传意义上的民俗民风绘画,它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气息,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物画的巨大成就。当人们品味着魏紫熙人物画时,都有强烈的时代再现之感,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将生活中的甜美奉献出来,令人憧憬,催人奋发。只有那个时代才能产生那样丰富的作品。
魏紫熙画于1956年的《秦宣夫先生造像》,便是那个时代老一代艺术家的生活写照。魏紫熙就是这样用手中的画笔塑造了祖国未来的《神射手》,生产第一线的《电焊工》、《报话兵》、《海带养殖员》,他笔下的《运菜》、《洗衣》、《夜露正浓》、《巡诊》、《擦炮》、《放风筝》、《场头会》、《养鸡场》、《田头黑板报》、《看演出》、《赶集》、《夜巡》,让读者不能忘怀,让人深思良久,体味过去并不久远的时代脚步。历史和时代是真实而深刻的,它很严肃,容不得半点虚假,回味的时候,它常使人思绪万千,美术作品如能有这样的魅力,应该是艺术创作者最大的欣慰。1961年魏紫熙创作的《松林》,尺幅不大,画面上人物一笔未着,“却闻人语声”,可以说,无论是形式和内容、传统和创新乃至笔墨技巧,都远远超出了画面本身所体现的境界和意义。今天再读,这种感受有增无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