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幕之宾的故事
东晋时,大司马桓温手下有个参军,名叫郗超,很有谋略。谈论国家大事,总能分析得透辟入理,有独到见解,所以很得桓温器重,成了桓温的高级智囊。
桓温是晋元帝的女婿,身份地位特殊,又加上他的才能不凡,因此,在朝廷历任要职,手握重兵,坐镇荆州、扬州东西两个门户。后来担任征西大将军,收复了被匈奴占领了几十年的大片失土,包括故都洛阳,功劳卓著,威望很高。
但是,由于桓温的权势太大,并日益暴露出取代皇帝的野心,引起皇帝和不少大臣的疑忌。他们处处设防,阻止桓温继续得势。
那时候,东晋北部边境上,经常来犯的主要敌人是羯族人石虎为首的后赵国。桓温屡次要求对后赵出兵,朝廷屡次不允,却派一些无能的大将前去迎敌。
桓温对这情形,心里很明白,既恼火,又苦无良策,于是常与郗超密议,思谋搬开篡权的障碍。
一天晚上,郗超***来到桓温府中。桓温对他说:“那些几次三番与我作对的人,真想把他们杀光才痛快。”
郗超劝说道:“只图痛快,不顾后果,事情或许会更不顺手。”
他认为,朝中有一些声望很高的人,要尽可能争取他们。
“比如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应当尽量把他们拉过来。”
当晚,商量到半夜,拟定一个杀人名单,然后,二人同榻而眠。
第二天早上,桓温请谢安、王坦之来到府中,却让郗超隐在帷幕后面窃听。谢安、王坦之问:“大司马召见,有什么要事?”
桓温说:“请两位替我拿个主意。”随即,取出名单来交给他们。
谢安一向稳健,接过看了一遍,暗暗心惊,但不动声色,思量应付对策。王坦之看过,内中有几个是皇帝最亲信的大臣,心想,你岂能想杀便杀?便对桓温说:“这事,还须从长计议。比如这几个,是否……”王坦之指着几个名字,看了看桓温。
桓温一想,觉得缓一步也好。站起身来,要到隔壁房内去取笔砚,划掉几个名字。一推开门,不料,正好刮进一阵大风,把幕帐吹开,赫然露出了郗超。
谢安一见,顿时计上心来,正可借此推脱,就对郗超笑一笑,说:“郗先生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了。”又转身对桓温说:“大司马让郗超在幕后窃听,这是什么意思?告辞!”
桓温十分尴尬。这次杀人计划只得作罢。
由于一批大臣忠心护卫皇帝,桓温的篡权野心终于没能得逞。
后来“入幕之宾”这个成语,用来称参与机要的人,也指亲近的人或幕僚。
入幕之宾出自:《晋书·郗超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