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是南宋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
1164年冬日的一天下午,淮河边上的一处喊杀声,与四周的寂寥显得如此不相称。在一处叫清河口的地方,一队宋军被困于此孤立无援。听到上级拒不发兵的消息,领头的将军决定拼死为部下杀出血路。随后,他命令步兵先行撤退,自己率骑兵殿后。恰在此时,金兵如蝗虫般蜂拥而来,金兵手中的箭矢亦如雨点般射来。这位大器晚成的将军抵挡不住这箭雨,最终翻身落马,享年四十五岁。这位以一己之命换部下存活的将军,就是南宋一代名将——魏胜。
初露峥嵘 智取海洲
魏胜,字彦威,1120年出生在今江苏宿迁的一个普通农户。他出生时,北宋已是忧患丛生。7年之后的靖康年间,汴京城破,北宋灭亡。眼见山河破碎,年纪小小的他便将保家卫国的种子根植于心。绍兴四年,尚未成年的他便应募成为一名弓箭手,迁居山阳一地。在正史当中,魏胜的早年已不见记载,而史书对他的评价则是"多智谋,善骑射"。从有关于他仅有的那几年记载来看,魏胜也确实担当得起这六个字的评价。那时没有朝廷钱粮的支持,他自己召集兵马,组织义军,多次给以金兵重创。
不过,这一切都要从几乎三十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说起。那一年,金人违背了二十年前的盟约,准备大举向南进犯。他们聚集粮草,打造兵器,强令治下的百姓作战。此时宋朝正陈兵长江一线,一期与金兵隔江对峙。金国自然预料到了与宋军在正面的交锋,却没想到一介区区武夫将会在沿海一地袭扰他们。这个人,便是魏胜。
当时的他,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也或许在乡里中小有名气。"是时候了!"仅凭寥寥数字,想要报国的魏胜便让当地人纷纷起身响应。于是他很快聚集了三百义士北渡淮河,直奔涟水。在那里魏胜假借朝廷名义,宣布以德治民,不会伤害一个百姓。当地百姓也十分怀念宋廷,很快就归顺到了魏胜的帐下。就这般,魏胜又仅凭寥寥数语达成了目标。收复一地的同时,当地百姓还决心与其一起去攻打海州。由此可见,魏胜对人心的把握是何其准确。
当时,海州的郡守高文富听说魏胜率人来袭,立即派人去拘捕他。当魏胜行至与海州南相距80里的大伊山之时,与前来缉捕的金兵相遇。虽麾下部众只是临时组织的义军,但魏胜依旧挥舞大刀,一骑当先。威严的气势吓的这队金兵立即拨马回城闭门不出。见部下狼狈逃回,高文富立马派遣城中百姓们到城墙上防御。
魏胜明白此时不应强攻,只能智取。于是他放出口风:水路均有大兵压境。与此同时,他让自己驻扎在城外的部队张开多面旗帜,点燃烟火,使城里的防卫误认为魏胜这边兵马充足。布置妥当后,魏胜派遣了几名士兵到城下故伎重演。他们向百姓们昭示金人背信弃义,表明宋廷宽大爱民,希望能够与城内百姓联合抗金。
城里的百姓听闻后甚是欣喜,立即大开城门。魏胜率领勇敢的士卒们率先登入城楼,其他的人从大门冲入,几乎没有遇到抵御的人。很快,顽固不化的千余州兵便被魏胜及其部下斩杀,郡守高文富也便束手就擒。
抗击金兵 名扬朝野
当年八月末取得海州城后,魏胜便自命为知州并命下属奔赴海州下辖各县。很快怀仁、沭阳、东海等地均宣布归顺魏胜统辖。获得管理权后,他减免租税,打开仓库犒赏将士,此举赢得了将士们的信服和百姓的爱戴。随后,他把麾下的忠义之士分为五个军。若按照南宋初年的一般建制,此时魏胜麾下已有万余人。这万余兵马军纪严明,整齐肃穆,也让魏胜的威名传得更远了。
有如此基础后,魏胜希冀南宋这边的边防守帅给予一定的兵甲支持。可惜的是,河对岸的守将颇为胆怯,不肯资助。宋廷守将不敢接手,但是金人可不甘心失去海州一地。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同为知州的蒙恬镇国率领万余兵马前去攻打海州。
在距离海洲二十里外的新桥,魏胜带领兵马迎敌,并且他早已布置好伏兵在险隘的地方严阵以待。当义军与金兵战斗到了殊死关头时,埋伏好的其他士兵突然发起攻击。四周喊杀声震天,吓的金兵们仓皇逃跑。魏胜乘胜追击,杀死敌方主帅蒙恬镇国。此役,除了杀敌千余人,还有俘虏了三百多名金军。
只不过魏胜来不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因为有一场更为凶险的恶战在等着他。且说新桥一役之前,他便命麾下的董成谋北上攻取沂州。虽董部斩杀三千余人,但终因人数有限而不得不撤出当地。就在此时的沂州苍山有十万余起义的民众被金兵围困,他们请求魏胜率军来援。未作休息的魏胜当即率领兵马去救助百姓。数日后,他领兵来到此地的营寨山脚下。没料到的是,金兵早已在布下重重埋伏,魏胜连忙让部众加紧进寨,自己则单骑殿后。金兵们远远地看见魏胜气宇非凡,便知他是军中主帅。
于是,立即有五百骑兵将他团团围住。魏胜就这般骑马数度撕开金兵的阵型,等他冒着刀刃冲出重围时,身上已披几十数创伤。金兵还想继续追赶,但此刻魏胜的军队已全部进入寨中。当他骑着马临近寨门的时候,坐骑却被流矢射射倒。不得已,他只能步行进入寨中。但此时没有一个金兵人敢冲上去与他决战。
随后金兵决定围困这里,还切断了山上的水源。七天后粮食消耗殆尽,将士们就杀掉牛马,以血代水。此时,魏胜默默向上天祈祷。老天似乎也被魏胜的一腔忠义所感动了,当即大雨倾盆而下。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兵攻城愈加猛烈,魏胜却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化解危机。一次他在指挥过程中中被箭贯穿鼻孔与门牙,连正常的吃饭都办不到,但他依然亲自带兵杀敌。就这般,魏胜依靠自己拉起的一支义军队伍征战了半月之久。
但当时的朝廷并不知道他的事迹。直到当年九月初,沿海置制使李宝派儿子从海上探视敌情,才知道了魏胜的事迹。当时金兵撤离苍山不久因此他一方面表奏朝廷,一方面则与魏胜商量抗敌之计。当时完颜亮正决定南渡淮河。于是他们决定把会师胶西一地,牵制部分金军水师。为了迷惑金兵,他们在临行前把舰船挂上金国的旗号。
当他们到达预定地点时,已是农历十月了。时值冬天,北风大起,当地的金兵们在船舱里避寒。不一会风向发生变化,宋军的船队顺风而来。这时有金兵发现船只,于是心生疑惑。结果艄公告诉他们这是金国的船只,他们于是不再怀疑,接着躲到了船舱里。
等到宋军靠近时,艄公们全都离船上岸,宋军则趁机烧了金兵的船帆。这一下船只失去了动力,金兵无处可逃,只能束手就擒。此役不久之后,魏胜回到海州城被正式任命为海州知州。
被一介不见名号的义军夺走一地,金国可谓并不甘心。于是在次年夏天,金军又集结了20万士兵向海州杀来。魏胜向守城统制郭蔚建议固守城池,并放百姓入城。在四面被围的境况下,得益于魏胜的坚守,海州城的控制权依然牢牢掌握在宋军手中。在被围的那数日当中,魏胜一方面派兵夜间袭扰金兵,一方面则向李宝救援。李宝则告诉他说已命令张子盖率兵解围。果然,在信使回来不久后,张子盖便率骑兵抵达。在内外夹击之下,金兵大败溃退。经此一役,魏胜继续担任海州知州。
在这相对平和的日子里,他还自制战车数百辆。这种战车可遮蔽五十人,载辎重器甲。同时还有装配有弓矢,可谓当时的装甲运输车辆。由此可见,他的智谋不止于领兵而已。只可惜,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没能延续神奇。
大器晚成 殒命沙场
魏胜虽然坚持抗金,却无法改变朝廷的政策。隆兴二年,宋金再度议和,海州划入金国。魏胜也当年十月份被调任到楚州任知州,受到淮东路安抚使刘宝的管制。这番调任后,魏胜被派驻清河口一地。不过当时议和还未正式确定,宋军已显露松懈的状态。金兵见有机可乘,便于当年十一月以运送粮草辎重为借口,越界南侵。魏胜看穿了敌人的阴谋,想要主动出击,刘宝却说:"朝廷主张议和,任何人不能与金国开战。"无奈之下,他只得率本部数千人马孤军奋战。
很快,魏胜就遭到了金人骑兵的猛烈攻击。经历过数个小时的殊死搏斗,仍未分出胜负。到了傍晚时分,金兵又派大批军队赶到。魏胜一面拼死抗击,一面派人向刘宝请求支援。而相距此地不过二十公里的刘宝,竟以"刚刚议和,绝无战事"为由拒不发兵援助。
眼见天色渐晚,等不到支援的魏胜只得率部继续与敌人苦苦周旋。且战且退的过程中,魏胜已经做好为部下存活而赴死的打算。待行至距离淮阴尚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命令数千步兵向前。
此时,魏胜对着部下说出了那句决绝的命令:"我将战死于此,以报家国。希望你们能逃出重围上报天子。"话音未落,他便几乎单骑殿后。就这般,魏胜几乎凭一己之力为自己的部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或许在冥冥之中,魏胜真的将自己的性命与部下的性命做了交换。当他行至距离淮阴东仅有十八里的时候,一支飞矢不偏不倚射中了他。一位大器晚成的良将,就这般结束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传奇生涯。
南宋朝廷听闻消息后,追赠他为保宁军节度使,并赐予了"忠壮"的谥号。在他身后,他的两个儿子被量才录用,残存的五千忠义之士也被编入禁军当中。而那个拒不出兵的刘宝被抄没家产,贬至琼州最后死于此地。
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魏胜虽然出生普通,但他却心系家国安危。他凭借自己的智勇筹备军资,指挥作战,令金人闻风丧胆。他在敌境上征战数载,战果是何其瞩目,结局却又是何其悲壮。中原大地上空留慷慨悲歌,他的离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南宋来说都是不幸。
回顾中国千载历史,总有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身死赴国难。他们那种矢志不渝的报国精神可昭日月。历史深处也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华夏儿女也不会忘记他们。中华文化也因有这些人的存在而熠熠生辉。这些人也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炎黄子孙也必将长享万古山河的悠久岁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