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从文化范畴上来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说“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和一个人从相逢、结识到交往处事假如能像初次认识时那样彼此以礼相待,互相尊重,那么即使到老了也不会生出彼此怨恨的心思。初次见面彼此容易得到好印象,但是一起住的时间长了关系就很难处好了。
一般来说,人们初次相识的气氛是很融洽的。每个人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都会极力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而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也因为相处时间短暂,彼此也不太了解,交往态度大都是尊敬、谦和的。对于对方犯的小错误,也能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所以,初次相见的气氛大都是和谐的。
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彼此渐渐熟悉起来,心中的戒备一放松,自身的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再加上对方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印象已经先人为主,对于他的缺点从心理上很难接受,有一种被骗的感觉,也因此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矛盾就很容易产生,如果谁也不退让的话,矛盾越来越大,彼此怨恨的心理也就越来越重。
那是不是就是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很有道理呢?当然不是,试想,假如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要像初次相识那样,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总是把自己彬彬有礼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他们的关系也不会长久,因为这是不现实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优缺点的综合体,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当然,没有矛盾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人与人的关系要想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矛盾,有了矛盾并不可怕,有了怨恨之心也不足为惧,关键是要有恰当的解决办法,能让彼此关系在怨恨消除之后变得更融洽,有多少人的关系就是在不断地摩擦、碰撞中变得日益密切的。
既然人情恰似如初见是最为理想的交际状态,那么又该如何避免人心向背,饱受人性丑恶的一面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反思,如何正确的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不应该是自私的,应该永远的保持最开始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我们需要这种美好的人生状态,这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但这样的发展才是正常的,与人的交往相处不就是这样么,在不停的进一步相处了解对方更多。而且人都是会变的,没有谁会永远是以前那个自己,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就会变化越多,所以在之后的深交觉得一个人和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不一样,可能他经历了很多事情。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那种感觉没有第一次相见时那么美好,可这期间的过程还是很美好不是,你们之间互相了解,看到彼此更多的优缺点,对互相认识也更多,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值不值得以后继续交往相处下去。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自然有弊也会有利,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人, 虽然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古时更是有天壤之别,但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影响不会就此消失,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关系也不会因此割裂。 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中仍有许多光辉和精华的东西值得今人去借鉴和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