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代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的太子,为何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太子本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人尊敬的明日之主,然而事实上,太子却是一个被放在阳光下的活靶子,成了众皇子及大臣们攻击的主要对象。历史上有许多太子在位多年,最后却倒在了登基的路上。然而明代却成了一个例外,明代的太子比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都幸运,他们能在太子之位上安然无恙的呆上几十年,顺利登基,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看看明代的几位太子在位的时长:
明代第一任太子朱标--25年,继位前死了。
朱高炽--20年,继位成功。
朱瞻基13年皇太孙,1年皇太子,继位成功。
朱见深两次被立为太子,累计10年,继位成功。
朱佑樘--12年,继位成功。
朱厚照--13年,继位成功。
从明代的这6位太子在储君之位上的时长会发现,这几位都是在储位上呆了挺长时间,除了朱标早亡外,其他几位都成功继位了。仿佛明代的太子如有天助一般,命运出奇的好,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留下“立嫡立长”的祖训
《皇明祖训》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立下了立嫡立长的规定,而且自己以身作则。朱标就是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的,所以他在储位的25年里,没有人敢妄生夺位念头,而朱标死后,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继位,也适合立嫡立长的规矩。
朱棣谋朝篡位后,对外宣称是继承的朱元璋的位置,因为他的哥哥们都去世了,所以他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而后来的几位太子,朱高炽、朱瞻基、朱厚照都是以嫡长子身份,当上的太子,英宗的钱皇后没有儿子,所以才立庶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朱佑樘是朱见深的第三子,由于朱见深的前2个儿子都早夭,且朱见深因为宠爱万贵妃而废除了正妻吴皇后,朱佑樘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所以纵观明代的太子身份,会发现,他们都适合“立嫡立长”的祖训,既然都适合祖训,那自然没有人敢反驳他们,就算有人想谋朝篡位,也师出无名。
明代强势的文官集体
明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话语权非常强,而封建社会继承人的选立从来是以“身份”论,而不是以“贤德”论,且嫡长子制度在中国盛行数千年,是文官的道德制高点。
在明代的时候“立储”是国家大事,文官是立嫡的主要支持者,皇帝也拿文官集团没办法。如万历和大臣斗了那么多年,最终太子也没有换成。
明代的藩王制度
明代的藩王制度,让成年的皇子都离开都城,去往封地,这也减少了各皇子在京城活动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机会,更也减少了对太子下黑手的机会。
这一制度也变相的对太子起到了保护作用。
明代的太子之位,无人抢
明代的除了太子很单一外,还有个特点就是皇帝的子嗣很单薄,如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两儿子,长子朱厚照,而次子朱厚炜早夭,朱厚照成了唯一的皇子,没有竞争对手,自然没有人抢。
继位的皇帝都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他们所立的太子,也都是嫡长子,即使有兄弟觊觎皇位,皇帝老爹也不会同意,如朱高炽当太子期间,他的弟弟朱高煦就一直不满,但有朱棣在,朱高煦也不敢有所动作。
朱瞻基就更厉害了,他在永乐九年,就被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有朱棣撑腰,就连他的父亲朱高炽,都不敢轻易将他废掉。
明代的太子上皇帝撑腰,下有文官支持,其他皇子即使有想法,也不敢乱动,毕竟师出无名,自然不敢妄想。而且朱元璋也开了一个好头,始终信任太子,其他王朝开头都有换太子的例子或者未遂事件。
从小被立为太子,名正言顺,根基深
明代的太子都是从小就被册立,而他们的身份一旦确定后,就不会换了,他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然后坐等登基,当然明代能将这一制度执行下去,也得益于后面的皇帝都遵循了这一制度。
但是同时也为明代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以嫡长子制度继承,就容易出现无能之君。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明后期的几位帝王中不乏这样的奇葩皇帝,后期沒一个中兴之主,所以即使出现张居正这样的贤臣,也难挽救明代。
参考文献:《皇明祖训》
《明史》
《明实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