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拥有孙膑与管仲这两位贤才_最后为何却没有统一天下?_管仲_齐国_孙膑

 春秋战国时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军事天才,孙武和孙膑,他们都是孙家人。不为人知的是,他们还都是齐国人,而且还都是齐国王室血脉,最后孙膑还服务于齐国。而管仲也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建立了伟大功勋。那么为什么齐国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说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它其实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被封的齐国,一个则是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王的齐国。这也是庄子所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典型代表——田和就是窃取了姜姓齐国的天下而被封为诸侯的。在两个时期,齐国都曾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一个是姜姓齐国时期,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个时候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其他诸侯的力量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在这个时候如果齐桓公西征周王朝,取而代之,是有很大的可能的。而齐桓公自己其实也很有这个意思,常常将自己的礼仪做得跟天子相近,说明他有僭越的意思。

 但是他最终没有成功,因为他的野心最终被一个重要的人阻止了——管仲。齐桓公的霸业可以说是在管仲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但是管仲始终只帮助齐桓公称霸,不赞同他对周王朝取而代之。齐桓公为了准备建立“齐朝”,首先他准备像天子一样封禅,向上天宣告自己的功劳:

 “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对此,管仲的态度是坚决反对。他找出各种理由来阻止齐桓公取代周天子的念头,甚至不惜以鬼神之事来恫吓 齐桓公,《史记》这样记载到:

 “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齐桓公未必相信管仲这种鬼神之说的话,但是自己最为得力的大臣如此强烈地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难道不比鬼神的阻挡更加可怕吗?至于管仲为什么反对齐桓公取代周朝,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公心——齐国那时候内部矛盾其实很严重了,一方面后来取代齐国的田氏家族已经进入朝堂,另一方面易牙、公子开方、竖刁等人也占据了朝堂。

 如果齐桓公真的去攻打气数未近的周王朝,很可能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自己家里就闹腾起来了。而管仲本人,是姬姓,为周穆王的后代,所以他是周王室的宗亲。按照当时的文化,管仲没有可能帮着外人打周王室——虽然他是齐桓公的臣子,但他更是周天子的臣子。因为这个原因,孔子还曾经批评他非常尊重的管仲道:“管仲之器小哉!”

 由于时代的原因和管仲的阻止,齐国失去了第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

 等到孙膑出现的时候,田氏齐国有了第二次统一天下的机会。

 孙膑出自孙武,孙武出自孙书。孙书本来不叫孙书,他叫田书。田书也可以称之为陈书——因为他是陈完(也称田完的后代),田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厉公是舜帝的后代。总而言之,田完从陈国逃难到齐国后,一支子孙取代姜姓做了齐王,另一支则传到了兵圣孙武这一脉,孙武又传到了孙膑。后来孙膑回到齐国,为齐国效力。

 按道理说,孙膑本来就是齐王的远亲,又才华横溢,帮助齐王一统天下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齐王再一次失去了这个机会呢?

 《孙膑兵法》当中,特意记载了孙膑见齐威王之后对齐威王的看法,孙膑是这样写齐威王和齐国的:

 ““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为什么孙膑会得出齐威王和田忌都“未达于道也”的结果呢?我们不妨看一看齐威王和田忌都问了啥。关于齐威王的问题,我们提取几一个,然后再与另外一个雄才大略的诸侯王——秦孝公问商鞅的问题来对比,以此来看看二者之间的差距,以及孙膑说齐王“未达于道也”的原因。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

 可以看到的是,齐威王问的都是具体遭遇什么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战术的问题。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秦孝公和商鞅之间又是提的什么问题呢?秦孝公在向商鞅询问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也就是说:“变法这件事具体怎么做,我可不管,我要的是你能够使我的国家变得强大。现在群臣和百姓都对你的新法议论纷纷,我希望你能讲讲该怎么做。”

 所以秦孝公一上来直接就把具体的战术问题过掉了——这种小问题教给你商鞅就行了,我只关心变法这整件事情的得失成败,我只关心这个大战略的实施。

 所以两者的差距一下就体现出来了,齐威王的梦想是“微操大师”,希望把各种具体的战术都搞得比臣子还清楚;而秦孝公是战略大师,他只关心整体战略的走向,而不在乎具体的某件事具体去怎么做。君王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国家的事务是无限的,如果君王不能把权力下放给大臣,而自己对小事过分操心,那么大事必然不能成功了。

 果然,虽然孙膑和田忌帮助齐威王打败了当时的霸主魏国,但是最后齐威王却害怕田忌、孙膑功高盖主。孙膑不得不早早的归隐山林,田忌也被齐威王赶到了楚国,所以齐王这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也就这样没了。

 最终,齐国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灭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