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常遇春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_朱元璋_谥号_北伐

  猛将常遇春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两员大将,为其逐鹿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就是被称为明朝双壁的常遇春和徐达。这两员大将几乎代表着明朝战力的天花板,从元末逐鹿天下到明初北伐大都,无人能出这二人之右。

  可当人们谈及他们时,总是将徐达排在常遇春前面。明太祖朱元璋也在北伐时,将徐达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为何常遇春人称“常十万”,给他十万大军便可横行天下,勇猛方面比徐达有过之而无不及,却被任命为副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常遇春也是如此。

  幼年习武,起义参军

  这就要从他出身说起。常遇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不愿意老死在田地中,于是从小习武,希望能有一天出人头地。他长得高大雄壮,力大无比,且擅长骑射,在后面随朱元璋征战时,经常作为大军急先锋,有他参与的战斗,一般都能够以摧枯拉朽式完胜敌军。

  1351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战火四起。1355年,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从此征战沙场、屡建奇功。如果说要给每一名武将总结一下特点,常遇春无疑是勇猛高傲,浑身是胆的代名词。刚投奔朱元璋时,便要求朱元璋给他军队前锋之位,朱元璋只是笑笑没有作答,但是心里却记下了这个年轻人。

  浑身是胆,无人可出其右

  常遇春的舞台首秀很快就到来了,同年六月,常遇春随朱元璋南下,在采石矶遭遇元军的凶猛抵抗。元军在岸边严阵以待,弓弩手,盾牌兵,快枪兵密密麻麻。朱元璋的战船距岸十几米远便无法前进,没有人能登上岸。接连损失了十几条船之后,朱元璋问常遇春还想不想当急先锋,想当的话就证明给他看。

  只见常遇春驾一条小船,飞快划向岸边,挥着长戈直冲元军。元军士兵抓住他的长戈,常遇春便顺势跳上石矶,以一人之力掀翻元军弓弩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堪比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之姿,可谓浑身是胆!朱元璋其余将士便随后冲锋,至此攻下采石矶,攻取太平。

  后续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常遇春更是护主有功,朱元璋所在旗舰搁浅,陈友谅的部下张定边报必死之心率船围攻朱元璋,常遇春奋勇当先,以一箭之力射伤张定边,又设法使朱元璋船脱离浅滩。这一战,陈友谅覆灭,朱元璋成群雄之最强,常遇春也升为平章政事。

  要说勇猛,无人能出其右。

  为人鲁莽,喜好杀降

  唯独一个缺点,使他只能是将才,做不了帅才。就是为人鲁莽。

  朱元璋时常在常遇春出兵之前就告诫他:“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日,关羽号称万人敌,却被吕蒙所破,是因为关羽无谋。”让他千万不要勇而无谋。可见常遇春虽然勇猛无人能敌,但是却缺少大局观和统筹意识。

  除此之外,常遇春喜好杀降。

  公元1358年,常遇春与陈友谅部大战,活埋了投降士兵四千人。1368年,在攻克泰州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士兵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的村庄几乎断绝人烟。

  如此行径,在朱元璋与徐达多次警告下仍无收敛,常遇春杀降无人不知,北伐途中杀降更是不计其数。后面元军只要听到他常遇春带兵,誓死不敢投降,大多闻风丧胆而逃。

  更是因为古语:杀降不详。导致世人对其英年早逝的原因,有着天谴与报应的说法。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杀降与屠城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比之下,朱元璋让徐达作为主帅,而让常遇春当副手似乎是个正确的决定。毕竟朱元璋如果想统一天下,给天下百姓一个盛世,他就不可能一辈子征战沙场,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如果让常遇春当主将,固然以常遇春的将才之姿可以百战百胜,但是战争结束之后,留给朱元璋的会是一个民生凋敝,城中无人的尴尬局面。

  而如果任命徐达为主帅,不仅能够安然打下江山,还能够给他留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猛将,英年早逝

  常遇春自己也甘当副将,对这么一个高傲的人,甘愿屈居于徐达之下,毫无怨言。也可以看到常遇春对徐达的才能是认可的,明朝有他们两个绝代双壁守护,是明朝人的骄傲。

  只可惜的是,常遇春在北伐回归途中,得“卸甲风”病暴毙,年仅四十,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朱元璋悲痛欲绝,写了一首悼亡诗纪念常遇春,这也是朱元璋唯一一次因为部将去世而哭。

  “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朱元璋

  朱元璋给常遇春的谥号为“忠武”,在我国古代的谥号等级中,文臣的最高规格是“文正”,武将为“武宁”。而“忠武”是最高荣誉,比“武宁”还要高一级,历史上也只有寥寥数人的谥号为忠武,超脱于文武谥号等级之外。

  后面徐达死后的谥号为“武宁”,常遇春也算是死后扳回一局。这也体现出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超然地位,或许朱元璋更欣赏常遇春也不一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