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了节约银子一天只吃两顿饭?感兴趣的读者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脂砚斋在书上写了许多评语,还给读者讲了一个笑话: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在这个笑话里,脂砚斋讥笑了一把没见过世面的庄户人家。他们只是靠自己可怜的阅历,来想象皇帝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皇帝,对于皇帝生活多半也只能依靠各种传言、野史,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勾勒出皇宫里锦衣玉食的样子。
根据《大清会典》《国朝宫史》《清史稿》等史料显示,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相差比较大。总体而言,前期皇帝的饮食较为简单,越到后期皇帝的饮食越铺张奢华——慈禧太后每顿饭要摆上100多道菜,并非野史的胡编乱造。
在前期皇帝中,以康熙皇帝为代表,做到了勤俭节约几个字。
康熙皇帝8岁当皇帝,14岁亲政。此后,康熙皇帝勤于政事,重用高士奇、陈廷敬、李光地、张廷玉、朱彝尊、王士禛、徐乾学、王鸿绪等大臣,采取轻徭薄赋政策,让民众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垦荒,劝课农桑,发展农田水利,使得清朝经济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迎来了康乾盛世的第一个高峰,因此不少清史学家提出“千古一帝,首推康熙”的观念。
在康熙年间,国家财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到1685年国家税赋收入已达3123万两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有本钱“奢侈”一把。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保持着“敦朴为风”的传统。
有一年,康熙皇帝对皇子皇孙们说:“朕生性不喜价值太贵之物,出游之处所得树根或可观之石,围场所获野兽之角或爪牙,以至木叶之类,必随其质而成一应用之器。即此观之,天下之物虽最不值价者,以作有用之器,即不可弃也。”康熙皇帝不但不喜欢奢侈品,还喜欢在旅行时捡一些树根、石头、兽角、爪牙、木叶,带回来使用。
这倒不是康熙皇帝的自夸自赞。1725年,王公大臣纷纷上书称赞他,皇宫里的地毯用了30年都没有更换,“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康熙皇帝自己也大大方方地承认:“朕所居殿现铺毯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换者有之。朕生性廉洁,不欲奢于用度也。”一条地毯用三四十年,怕是有些过分?
康熙皇帝以身作则,要求后妃、皇子皇孙、王公大臣注意节约过日子。1700年,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1708年,康熙皇帝斥责皇太子胤礽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
在我们想象中,康熙皇帝一定是顿顿山珍海味,桌子上摆满珍馐美馔吧?其实,康熙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饭只有一道菜。
《清稗类钞》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说有一年发生旱灾,吏部尚书张鹏翮与九卿奏报朝廷,请求祈雨。康熙皇帝看了奏折后,发了一通议论,要大家节俭过日子,说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当年在塞外打仗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
接下来,康熙皇帝又说起了自己的养生经:“朕每食仅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昧,余以赏人。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寝,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而有益也。”如果康熙皇帝没有说谎的话,那么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菜的做法,的确堪称节俭。
康熙皇帝很懂得在饮食方面保持节制,他认为“食宜淡薄,于身有益”:“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对于美酒,康熙皇帝也保持着距离:“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点酒不闻者,是天性不能饮也。如朕之能饮而不饮,始为诚不饮者。”
宫廷宴席,总是以铺张浪费著称。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康熙皇帝严格控制宫廷宴席的规模和档次,钦定每桌价银不超过8两。清朝初期官员俸禄很低,可8两银子也只相当于一个七品知县两个月的俸禄,并不算高。
明朝时,宫廷里用大量宫女、太监,多达几万甚至十万人。这些人的俸禄、食宿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康熙皇帝精简人手,“除慈宁宫、宁寿宫外,乾清宫妃嫔以下,使令老媪、洒扫宫女以上,合计止一百二十四人。”124人,这一数据精确到个位,应该是比较真实的了。
在康熙皇帝的倡导下,皇宫的生活开支得到了极大缩减,远低于明朝:“前明宫内,每年用金花银,共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余两,今悉已充饷;前明光禄寺,每年送内所用各项钱粮二十四万余两,今每年止用三万余两……”
仅仅是金花银和各项钱粮,清朝皇宫就节省了117万两银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