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作为唐朝的节度使 安禄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胡人_安禄山_节度使

  还不了解:唐代安禄山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的安禄山是个怎样的人?

  盛唐气象,是现在每个人说起来,都无比自豪的东西,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很多年。

  我们只能从现在的诗文,壁画、服饰等片段,想象一下当时的盛况,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辉煌,所有的辉煌到最后都要归于沉寂。

  但唐代的辉煌,却是突然坠落的,直接从最高点,做得垂直加速度降落,重重地摔倒了地板上,摔了个稀碎。

  而剪断那一根吊绳的,就是安禄山,一个300斤的大胖子,彻底终结了盛唐的辉煌,所有的音乐一瞬间戛然而止。

  安史之乱我们很熟悉的,案对于安禄山这个人,我们了解的并不多,比如一个基本的问题,都说安禄山是胡人。

  但胡人很显然是个统称,那么安禄山到底属于哪个民族呢,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

  安禄山,最后能成大事,跟他的背景很有关系,他是营州柳城人(今天辽宁省朝阳市),安禄山的父亲是粟特人,母亲是突厥巫师,这种奇特的身份组合,造就了安禄山身上一种特殊的气质,那就是能够了解和处理,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粟特人是有名的商人,他们的经商能力非常强,能说会道察言观色,从小在这种复杂环境下长大的安禄山,从小就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后来母亲改嫁给了突厥的安延偃,这才改名叫做安禄山,他父亲也不是汉人,安这个姓也是来自于中亚昭武九姓。

  安禄山通晓六种语言,最初做的是互市中的翻译,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后来被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开启了他从军生涯。

  像安禄山这种人,如果是别的时代,顶多混到个大军的中上层,但是时代的背景,让安禄山最终坐上了三个镇的节度使。

  安史之乱之后,有人说唐玄宗不应该重用胡人,也有人说不应该设置节度使这个职务,说这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但最终的后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要说胡人将领,唐代初期的胡人将领还少吗,甚至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都是契丹人,更不要说实际功劳更大的仆固怀恩,这些人也同样是胡人将领。

  大唐的气度就是谁都可以来,谁都可以用,胡人将领根本不是问题的所在,节度使制度虽然是万恶之源,但前期也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唐王朝的疆域太大。

  在唐王朝的不断扩张之中,疆域变得越来越大,边疆地区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士兵去镇守,原来的府兵制已经不适应如此广大的疆域了。

  于是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但随即而来的问题是,后勤补给,当兵的军饷都成了大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设置节度使,让他们一统管理当时所处的确的民政军政财政,让后自己自己中央不再发粮饷。

  这在当时看上去是个解决方案,安禄山的崛起大背景就是节度使制度的创制,再加上安禄山的能说会道和贿赂官员,最终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

  而这一切除了安禄山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李林甫,他的一个制度也让安禄山迅速崛起,这就是重用胡人将领。

  古人也都不傻,设计过很多制度,防止割据和武装叛乱,其中唐代有个很好的制度,那就是出将入相。

  一个人将军做得好,只要在边疆积累过一点年限和功业,就能回到朝廷做宰相,这是典型的文武双全人才,也是中央和地方互动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地方节度使也有盼头,但李林甫做宰相的时候,有个私心,他害怕那些将领回朝之后,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就大力重用胡人为节度使。

  胡人大多粗鲁不识字,尤其是靠军功上台的这些人,没文化的人,你再厉害,也是不可能回来做宰相的,结果节度使们的盼头没了,节度使算是做到头了,叛乱都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安史之乱刚爆发一年,安禄山就被儿子给杀了,但安史之乱却持续了八年,说明当时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绝不是某个人可以决定未来的。

  安禄山的成长和发迹,是跟那个大时代背景,仅仅联系在一起的,是时代的大潮把安禄山推向了前台和历史的风口浪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