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熊疑突然病逝于郢都王宫内。得知消息后,身处前线的吴起匆忙赶回国都,参与治丧。然而,令吴起意想不到的是,在王都城内,屈宜臼、阳城君等70余家旧贵族早已磨刀霍霍,静候着他的到来。
当吴起跪伏于地,悼念着他人生最后一位伯乐时,屈宜臼等人的箭矢从吴起身后疯狂的朝他射去。危急之下,吴起自知难逃一死,他怒声疾呼道:
“我要让你们这些旧贵族看看我是如何用兵的!”
随后,吴起拔出射在重甲上的利箭,奔逃到熊疑停尸的地方,将利箭插入熊疑的尸身内。在旧贵族们跟随抵达后,吴起高声叫道:
“群臣作乱,戕害我王。”
话音未落,吴起就被旧贵族们射成了“刺猬”。而在吴起的身边,躺在灵床上的熊疑也遭到了牵连,浑身插满了箭矢,惨不忍睹。
自公元前412年始,吴起的大名逐渐响彻战国初期。他杀妻求将,携弱鲁之兵,击败强齐。3年后,顶着“残忍暴虐”的骂名,受到魏斯重用,成为战国首霸麾下最强的大将。魏武卒的组建,开创了职业军人制度,阴晋一战,吴起仅以五万魏武卒,就击溃秦军五十万,令秦人数十年不敢觊觎河西之地,放眼秦国历史,堪称最惨一败。而在离开魏国后,吴起又扶持衰落中的楚国,进军中原,饮马黄河,威震天下。
然而,吴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作为楚国复兴的缔造者,他竟会死于楚国贵族之手,甚至连尸身都被继位的楚肃王熊臧当众车裂。那么作为一代军事名将的吴起为何会遭遇如此毒手?他在楚国的改革触动了屈宜臼等人的什么利益?而吴起在临终之前的用兵,又会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杀妻求将的吴起
吴起是卫国左氏城的商人后裔。
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战争频发,作为漩涡之中的卫国,却能够屹立不倒,凭借的就是它自身商贸中心的地位。众所周知,成功的商人必定逢变应变、与时俱进。因此在战国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卫国不仅培养了无数的富商巨贾,同时为各国输送了主宰上层建筑的改革家。
展开全文
例如,率先实行变法的魏国李悝,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商鞅,辅佐嬴政的相父吕不韦等。而在改革、军事上皆有成的人物,则是可与孙武并列的吴起。
在卫国,家累万金的吴起一直是个奇怪的人物。吴起虽是商人出身,可他却无心经商,醉心于出将入相。为了登上政治舞台,吴起利用手中的财富,四处拉关系、走后门,结交权贵。然而事与愿违,吴起耗尽了前人留下的资产,却仍未谋得一官半职。那些坑害他的贵胄子弟们,根本没有将吴起放在眼里。
不久后,吴起沦为众人口中的“败家子”。那些昔日的商战对手们、亲贵们四处嚼舌头,说风凉话,将吴起变成了左氏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教育子孙后代上,吴起更是作为“反面教材”,屡屡被提及。
俗话说“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一心向上的吴起哪里受得了如此污言秽语。他略施小计,就将嘲讽他的三十余人全部斩杀。可见,吴起自身携带的戾气非常重。
当时,闯下弥天大祸的吴起在卫国呆不下去了。他匆匆赶回家中,与母亲告别。临行前,面对着依依不舍的母亲,吴起豪言道:
“孩儿若不为卿相,誓不回国。”
眼看着抓捕他的官兵就要抵达,吴起慌忙逃往临近的鲁国。当时,吴起想要跻身上层圈子,学儒是最快的捷径。不久后,他投奔在曾申门下,学习儒学经典,为自己镀金,洗掉满身的铜臭味。
然而,吴起是一个命途多舛的人。学儒仅仅一年,他的母亲就在卫国病逝了。收到消息后,吴起大为伤心,眼中竟哭出血泪。向来秉承孝道的曾申对此非常满意,他为吴起批改了假期,等待着他奔丧归来,继续学习。
可是,曾申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吴起的身影。他主动找到吴起,让他放下书籍,回家奔丧。然而,令曾申始料不及的是,吴起却并不打算回去。面对如此“不孝之徒”,曾申大发雷霆,将吴起赶出了学堂,还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离开曾申,吴起再次成了无家可归之人,可他并不气馁。除了人生目标不同,吴起与曾申的主张思想也背道而驰。多年后,吴起抵达魏国时,曾拜入曾申的老师、孔子最离经叛道的徒弟子夏门下,学习杂学,足可证明,吴起对曾申观点的嗤之以鼻。
或许是上天垂怜,失去儒学寄托的吴起意外的转投到兵家门下,学习兵法。在此期间,他还娶了一位贤惠的齐人妻子,成立家业。由于天资聪慧,吴起在兵家门下很快就脱颖而出。仅仅三年的时间,吴起就已兵法大成,声名鹊起,还顺利的进入到鲁国贵族季孙氏麾下。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吕积发出兵伐鲁。鲁国是小国,文化氛围浓厚,却战力极差,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鲁元公姬嘉和国相公仪休一筹莫展之时,季孙氏将吴起推荐到二人面前。公孙休和吴起畅谈许久,对他的远见卓识、治军能力极为欣赏,也大力推举吴起挂帅出征。
然而,姬嘉却犹豫不定。他已得知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担心吴起与齐国里应外合,共谋鲁国。而崇儒尚礼的鲁国公卿们又厌恶吴起的“德行”,公然站出来反对。面对如此困境,吴起再次展现了他暴戾的一面,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残忍的砍杀了自己妻子,用妻子的人头,换取了姬嘉和鲁国公卿的信任。
齐女死后,吴起奉命提兵迎敌。作为初出茅庐的小子,又遭遇强大的齐军,吴起稍动脑筋,就率领弱小的鲁国,击溃了不可一世的齐人。鲁齐一战,奠定了吴起的军事地位,同时为他赢得了人生巅峰。姬嘉委以兵权,鲁国贵族们也争相巴结于他,吴起昔日的誓言,转眼就要实现。
正所谓“得之既易,失之亦然”。吴起当了不足两年的人上人后,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受待见了。
首先,对他信任有加的姬嘉离世,继任的新君姬显一心求稳,不愿强兵招惹是非,故将吴起高高挂起,不再重用。其次,季孙氏遭到门客刺杀,让吴起失去了身在鲁国最大的靠山。最后,齐国与鲁国重新修好,齐使趁机离间鲁国君臣,买通佞臣四处构陷吴起,将吴起推向万丈深渊。
吴起的军事巅峰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吴起本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想法,离开了伤心地鲁国,奔往三晋。当时,魏国经历李悝变法,国力大增,可却缺少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魏文侯魏斯听闻吴起到来,大为兴奋。他匆忙找来李克,询问吴起的情况。在提到吴起时,不喜吴起“品行”的李克没有丝毫隐瞒,他说道:
“吴起为人残忍暴虐,但用兵之能,连司马穰苴都望尘莫及。”
一千年后,魏百策在与李世民谈及臣子使用时,曾言:“开国之臣,有一技之长既可用之。而治世之臣,则要品才兼优方可。”作为战国首霸的魏斯,任用人才向来不拘一格,果断重用像吴起这种有道德缺陷却能力出众的人,正是他称霸战国初期的基础。
因此,在吴起抵达魏国没多久,魏斯就启用他为镇边大将,领兵防备秦国。然而,令魏斯没想到的是,吴起到任后,竟在旬月之间,就攻陷了秦国河西五城,将他数十年没有打赢的魏秦战争之耻,一扫而空。而在第二年,吴起又主动出击,攻陷秦国郑县,彻底将秦国势力赶出河西,掐断了秦国人东出之路。秦人四处修整防御哨卡,昼夜担心吴起进攻,犹如惊弓之鸟。
值得一提的是,吴起也是一位极善于调动民意的法家代表。在镇守河西期间,秦国哨卡距离魏国良田太近,吴起有意发动百姓夺取敌营。然而,秦军好勇斗狠,魏国百姓根本不敢与之争。吴起就在北门外放置一车辕,贴出告示,凡将车辕搬至南门者,赏住宅、田地。而在不久后,他又故意将一石红豆放在东门,如法炮制。在民意调动后,吴起终于露出最终目的,他旌旗一指,百姓们蜂拥着朝秦国哨卡奔去,没用多久,就将它攻克。
有趣的是,数十年后,吴起的老乡商鞅来到秦国,他将吴起的做法重现,搞了个“徒木立信”,以此取信于民,实现了秦国变法,可谓是“全面继承”了。
公元前396年,魏斯病重,吴起人生中的第二个伯乐转眼就要驾鹤西去。临终之前,魏斯将继任者魏武侯魏击交到了吴起、西门豹的手中,嘱咐他们延续魏国霸业,开疆拓土。魏斯死后不久,吴起就在魏击的支持下,首创职业军人制度,组建魏武卒。
当时,魏武卒头戴铁盔,身穿三层甲,手持长戟,腰挂铁剑,身背强弩以及50支羽箭,半日内急行军百里仍可迅速投入战斗。在那个礼仪式的贵族战争时代,可谓是神一般的“杀器”。魏武卒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战国之后的战争模式,火力全开的职业军人被推上战争舞台,成为攻城略地的战争机器。
自吴起坐镇河西郡后,与周边诸国大小七十六战,全胜六十四场,其余最差也是平手,开拓疆土数千里,可见吴起之能以及魏武卒强悍的战斗实力。而在吴起数十载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战役,当属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后惠公嬴仁在全国征兵,将秦国的青中年全部纳入军中,招募了近50万人。嬴仁的目的就是夺回让秦人如鲠在喉的河西之地,而卡在进军河西的咽喉地带,则是阴晋。
这是一场表面实力悬殊极大的战役,秦军拥兵五十万,而吴起只有5万魏武卒。然而不同的是,秦国的军人大多是从山野间强行征募的农民,而吴起的麾下,则是不必承担赋税和徭役的职业军人。
得知秦军入侵,魏武卒的将士们迫不及待的穿戴整齐,前往吴起帐中求战。这是吴起在魏国实践的又一个军事变革的成果,军功制。对于那些立有军功的将士,吴起从不吝啬赏赐。为了刺激魏武卒的荣誉感,吴起甚至邀请魏击摆下庆功宴,将有大功者、次等功者以及无功者分列排开,以此勉励无功者奋勇杀敌,创立新功。
因此,在激情满满的魏武卒眼中,秦国50万大军的到来,彷佛就是他们未来出人头地的绝佳机会。而吴起更是出其不意,他丢下战功赫赫的沙场宿将,反而携带从未立下战功的5万魏武卒奔赴战场。临行前,吴起特意下达军令,写道:
“战端一开,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亦无功。”
很显然,吴起抛弃了春秋时期的贵族战争。在他的时代,战争的惨烈程度,以指数形式爬升。他所追求的,正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垮敌人的战斗勇气,而不是礼仪性的击退敌人。
在吴起抵达阴晋时,密密麻麻的秦人如潮水般奔向这座城池。这是一场职业军人与彪悍的农民武装之间的战斗,双方刚一接触,就绞杀在一起,厮杀声响彻天地。然而,这一切都是吴起上演的一出戏码。在这场大戏身后,吴起将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发挥的淋漓尽致。
不久后,数十万秦军疯狂的涌入吴起预设的“屠宰场”。先前“溃散而逃”的魏武卒,转眼之间结成军阵,十分威武。随着吴起的令旗一挥,训练有素的重装魏武卒手持长戟,踏着整齐的步伐,杀向秦军。
当时,秦军早已失去阵脚。没有经过训练的秦人只知好勇斗狠,在追击中发挥个人身体优势,群体作战能力匮乏的缺点暴露无遗。面对结群而出、团体作战的魏武卒,秦人瞬间傻了眼。自阴晋城望去,秦人狼奔豸突,惨叫声、哀嚎声不绝于耳。秉承吴起意志的魏军,在阴晋城下,发动了一场疯狂屠杀。
阴晋之战后,秦人数十年不敢东望黄河,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苦寒之地,叫苦不迭。
投楚被杀
然而,在魏国内部,功勋卓著、声名远播的吴起,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缺少容人之能的魏击都吴起麾下的魏武卒极为畏惧,昼夜担心吴起图谋不轨。而新任相国公叔痤更是将吴起标榜为他的最大竞争对手,总想法子搞掉吴起。
尽管吴起军事能力突出,可在政治上却表现平平。无论是魏击的如坐针毡还是公叔痤的反常态度,他都没有放在心上。作为一心“出将入相”的追梦者,吴起依然毫不避讳的公开他对相国之位的企求。
公元前387年,面对步步紧逼的吴起,公叔痤终于坐不住了,他选择主动出击,邀请吴起前往府中赴宴。酒足饭饱之际,公叔痤与他的公主妻子表演了一出“河东狮吼”的好戏,令吴起产生畏惧公主的心思。而在吴起离开后,公叔痤又匆匆跑到王宫,假仁假义的劝谏魏击将另一位公主下嫁给吴起,以示笼络之心。
结果可想而知,不愿成为第二个公叔痤的吴起自然选择了拒绝。当一位手握重兵的镇边大将,拒绝王上的联姻时,他在魏击心中的信任,定然荡然无存。而逐渐看出这一切的吴起,仍旧选择了他在卫国、鲁国时的做法,逃离魏国。
吴起将他人生的第三站,定在了南方的楚国。当时楚国的境遇并不好,自身实力较弱,周围又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敌人。楚昭王时期,楚国连国都都丢了,先王的坟茔甚至都被伍子胥挖出来鞭尸。历代楚王虽奋发图强,可一直没有兴国之策,偌大的疆土,内部却腐朽不堪,摇摇欲坠。
然而,吴起看重的是楚悼王熊疑。熊疑的能力远不及魏斯,可在专任程度上要远远高于魏国两代王上。更为重要的是,疲弱的楚国急需法家代表注入新生的活力。在同时代,能够兼具抗衡韩、魏两国强大军力且让楚国重新走上巅峰的人物,只有吴起。
公元前386年,吴起抵达楚国不久,熊疑就将他扶上了令尹的位置。自离开卫国后,吴起用了23的时间,终于坐上了相国的位置,实现了“出将入相”的梦想。然而,吴起的位置坐的并不稳,屈、昭、景这些守旧贵族对吴起极为厌恶,若非熊疑全力支持,吴起早已被他们赶出楚国。
吴起掌权后,实现了他对熊疑的承诺。利用数十年来培养的法家思想,吴起在楚国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制定法律,以规矩约束贵族、平民;淘汰冗官、冗兵,削减官员俸禄,富国强兵。在针对楚国内部盘根错节的旧贵族时,吴起下令取消已传三代的勋爵,远支贵族不再按例供给,而占据各个富庶之地、盘剥百姓的无用贵族,则被吴起扔到了烟瘴苦寒之地,开垦农桑。
吴起在楚国的变革,以极短的时间,就让楚国恢复了生机。楚军的触角也不断向南延伸,兵临洞庭湖、苍梧郡。甚至遭遇四处耀武扬威的魏武卒时,吴起仍旧能够率领刚刚从疲敝中走出来的楚军,击垮魏军。不到十年的时间,战国霸主的地位,转眼就要从魏国转向楚国的身上。
然而,吴起在楚国的改革是激进的。自法家诞生以来,覆盖在华夏版图上的变革代表们,鲜有人落得一个好的结局,吴起自然也不例外。他的改革触动了守旧贵族的核心利益,这些人如同吸附在楚国身上的蛀虫。他们不愿变、不敢变也不能变。屈宜臼、阳城君等人宁愿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楚国吃干抹净,也不能失去对权力、地位的控制。
不幸的是,就在吴起击溃魏军、饮马黄河时,熊疑却在郢都突然病逝了。熊疑的死亡,为吴起的变法戴上了一层枷锁。这一次,吴起没有选择逃亡,60岁的年龄已不足以支撑他在其他国家,再创辉煌了。然而,吴起没有想到的是,楚国的守旧贵族们竟然会对他痛下杀手。得益于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屈宜臼、阳城君已经不用藏着掖着对吴起的痛恨了。
公元前381年,吴起在熊疑的灵床前被杀。临终前,吴起运用自己超乎常人的智慧,诱使屈宜臼等人,将箭矢射向了已故的楚王。根据楚国法令:
“丽兵于王尸者,罪同谋逆,诛灭三族。”
继任的楚肃王熊臧不费吹灰之力,就剿灭了屈宜臼等70余家守旧贵族。屈宜臼等人被杀,不仅是吴起临死前的复仇,更为他在楚国的变革扫清了障碍。纵然熊臧为平息众怒,车裂了吴起的尸身,废除了吴起变革条列中的不少激进策略,可仍旧延续了大部条目,为楚威王熊商在战国争霸,铺平了道路。
吴起的结局尽管悲惨之至,可在后世称赞中,他的军事地位丝毫不差于孙武。更有意思的是,清朝时期为了纪念吴起练兵所在,竟在靖边县设立了吴起镇。而一百年多年后,吴起镇由镇升县,延续至今,吴起的大名也必将永留青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