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_郑庄公的平叛之路_公子_周礼_国君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的平叛之路

整个春秋时期,都是诸侯相互兼并的时代,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控制弱国,而在诸侯国内部则也同样存在着不曾休止的权力斗争,这些当然都是违反周礼的。正因为如此,有识之士都十分感慨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做春秋的目的就是维护周礼、恢复周礼,这当然是开历史的倒车,不可能实现的。本讲就是看春秋初期,春秋三小霸之首郑庄公是如何平叛的,也看看小霸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仅仅是窥豹一斑,我们要透过这次平叛看到整个春秋时代的特点。

郑庄公弟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叛形已露,大臣祭仲向庄公献计,庄公却让祭仲耐心等待,不要着急。但是形势的发展,却是出乎君臣两人的意料的,

不久,太叔就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境的城邑同时听命于他,也就是既听从庄公的命令,也听众他的命令。虽然说是边境城市,但是这改变不了太叔夺权的性质。这个行为再次说明了太叔反叛之心的急迫,也说明了此人的狂妄和无知,这是一个严重的没有头脑的行为。这一行为立即激起了朝中另一位大臣大夫公子吕的强烈反对。

公子吕字子封,他直接向郑庄公说:国家是不能承受有两个国君的,是不能忍受这种两面听命的状况的。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您想把君权让给他,那我就去事奉他,如果您不给他,那就让我去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别的想法。

应该说公子吕的反应是正常的,也是一个正常的国之重臣应该有的反应,这种义愤填膺的心情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样激奋的心情也还是有些莽撞了,他主祭仲那种政治家、谋略家的表现还是明显不同的。

展开全文

这里我们也要补充一点古代的文化常识,在春秋时期,诸侯国君之子称为公子,孙子称为公孙。诸侯国君的女儿则称为女公子。公子成为一般男性的称呼,或者说这一称呼平民化则是到北宋时期了。到北宋时,豪门士族的男子或者有一定知识的人才被称为公子。

其实共叔段也是公子,但是春秋没有这样称呼他,则是贬之了,因为他的反叛行为,做的不是弟弟应该做的事,不臣不弟,是严重不合周礼的。

而面对大夫公子吕的愤愤不平,庄公仍然表现了出奇的镇静,表现出了霸主独有的出奇的稳重。他对公子吕说,用不着这样,他会自食其果的,等着就行。一句话就让公子吕明白了情况。

不久,共叔段又收取了两个城邑,据为己有,再次扩张了自己的势力。他的势力扩张到了廪延这个地方,廪延就在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应该说此时他的势力范围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公子吕再次跟庄公说:差不多了。他的势力大了,就可能争取一定的民心了。

但是庄公仍然一如既往地沉稳,他对公子吕说:不义不暱,厚将崩。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共叔段做的是不义之事,不义的事是没有亲和力,没有粘性的,也就是说老百姓是不会亲附于他的。而且这种不义的势力,做大了,也就要崩溃了。还是等等吧,不着急。

于是,一直等到太叔修理好城郭,储备好粮草,补充了足够的武器装备,充实了步兵和车兵,准备去偷袭郑国的国都了。而这个时候,武姜竟然准备为太叔开城门,配合他的反叛,这可真是叛国的死罪。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被允许的。等到庄公收到情报,确定了共叔段攻城的日期,才说,可以了,到时候了!

庄公让公子吕帅兵车两百乘讨伐京都,没有想到的是京都的人直接就背叛了共叔段,可见这个愚蠢的共叔段有多么不得人心。也就是说,仗还没有打,他就已经输了。没有办法,共叔段只能逃奔到了鄢这个地方,庄公又追到鄢,继续讨伐他。这个鄢地就是鄢陵,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焉陵县。此地本是鄢国,当时已属郑,是庄公的父亲郑武公灭鄢国而设的鄢邑。

春秋时期主要是车战,而且车战的制度也是有变化的,不尽相同。此时的战车是一车十人,两百乘应该是两千人。后来,每辆战国配备的徒兵有所增加,多时一车配七十二人,变化很大。

好在此时的郑庄公并没有再亲情泛滥,而是果断地进攻鄢邑。此时,如丧家之犬的共叔段再也无路可逃了,郑国是容不下他了。没有办法,他便在公元前722年的五月二十三日,逃奔到了共国。这个共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至此,共叔段已经成了亡国之人,成了流浪国外的浪子了。因为他最终永远地生活在了共国,因此,称为共叔段。至此,郑庄公的平叛战争便完美收官,成功结束了。庄公稳定了国内形势,便可以全力对外,一展宏图了!

但是对于姜氏一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事情败露,武姜了是罪责难逃,庄公一抛自往日的沉稳,老练,愤怒之极,一举把母亲武姜逐出国都,安置到了城颖,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就是不死不见面了!这当然是很无情的誓言,也是在愤怒之极的誓言!所以,很快庄公也就后悔了。至于,母子如何和解,且听下回分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