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难度很大的一首词_正着读让人欣喜万分_倒着读却让人黯然神伤_苏轼_回文_让人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单以诗词文体而论,在《诗格》中便有八对之说:“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叠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而在这一众文体之中,有一类诗词文体可谓是其中的奇葩,它就是回文诗。回文诗因多写爱情因此也被称作爱情诗,而回文诗的一大鲜明特点便是能够“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恰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它在让人读之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同时,也成为了彰显作者遣词造句功力的文体。

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始,历代名家也争相仿效,白居易、王安石、秦观、汤显祖等人便都有名篇传世。而作为宋朝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苏轼自然也不遑多让曾经写下过许多令人称奇的文体佳作。

下面苏轼这首为悼念亡妾王朝云所写的《西江月·咏梅》便是难得的千古回文体佳作。

苏轼与王朝云往事

王朝云出身于贫寒之家,因此幼年时便沦落风尘。而其出落得天生丽质,又兼之能歌善舞,及至年龄稍长她便已成为了西湖畔上的“名角”。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面对王安石变法直陈其弊病,此举也得罪了变法派。因此而被弹劾,苏轼也只得自请出京转任杭州通判。

就这样原本并无交集的两人,在命运的安排下在西子湖畔“偶遇”了。一日,苏轼与众位友人同游西湖,既是游玩自然少不了宴饮歌舞助兴。一众文人骚客,优美的西子湖畔,外加上丝竹之声,怎不让人流连?彼时12岁的王朝云艳丽的姿色以及高超的舞技也彻底让大才子苏轼迷离了。

展开全文

为此,苏轼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初遇朝云的心动写得惟妙惟肖。12岁的朝云,自然也有着属于少女的“慕强”心态,又兼之苏轼以及王闰之对她极好,也让王朝云决意跟随苏轼。但对于王朝云的身份,我们有必要提及的就是此后的数年间王朝云却并无名分,直到苏轼被贬黄州后才改为侍妾。

当然,或许对于当事人而言,名分也不过是虚名罢了。在跟随苏轼之后,王朝云陪伴苏轼左右,比之王闰之她也更能贴近苏轼的精神世;苏轼也因此而创作了如《蝶恋花》等一系列佳作,苏轼甚至称“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而在陪伴苏轼的二十多年里,苏轼几经贬谪,甚至在乌台诗案后王朝云也不离不弃,足见其情。但是天不假年,在跟随苏轼前往惠州市绍圣三年(1096年),三十四岁的王朝云因为耐不住岭南气候溘然辞世。

彼时的苏轼六十一岁,已是花甲之年。苏轼这一生才华横溢,桃花不少,与贤妻王弗、王闰之亦是感情深笃,为王弗他曾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等千古第一悼亡诗;为王闰之他写下《蝶恋花·同安(君)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等词。

但若非要比出一二,红颜知己王朝云却当是与他心灵最为契合的一位。为他王朝云向佛,为他王朝云礼佛,而在朝云病逝后,苏轼的心情沉重,则先后写下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多篇诗词;又在其墓上筑六如亭,惠州西湖上筑堤、植梅。

而这些无非就是年过花甲的苏轼希冀能够换回一些曾经与朝云的朝朝暮暮罢了,只不过奈何"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一切也终究都是徒劳的。

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澈映妍华。倒绿枝寒风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在这首词里苏轼并未提及朝云一字,却又以“梅”来格喻朝云。

词的上片中,作者描绘了梅的生长环境。苏轼以“马趁、香微”等衬托出梅花开放时的盛景;又以倒绿枝寒凤挂,将梅花的高雅、不入俗流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来欣喜万分。

而作为一首回文体的词,下片则通过作者高昂的遣词造句能力构成了与上片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在下片中,梅花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虽然青春亮丽,却仍难以阻挡凋谢的命运,不禁让人悲从心起黯然神伤。

遣词造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心中对王朝云的眷恋与不舍;但也更与苏轼性格一致的是这首词虽然是一首悼亡词,其中却又无一丝的颓废低迷。

总结

回文体的诗词,可以说是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种体裁,苏轼的这首《西江月~咏梅》自然也不例外。但苏轼这位大才子却可以将其运用得如此精致,足见其功力,其与王朝云见的爱情也令人钦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