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世上潮,有多少人在这充溢着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心灵。
我们常说,人就像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一个人郁郁寡欢,甚至有时候自己无法与自己或生活和解,思维拐错了弯,进入了快乐的墓地。
时过境迁,但有些生命的痕迹仍然让人唏嘘不已。还记得就在几年前,有一位史坛新秀曾让诸多历史学家赞叹不已,老师对他也是称赞有加。年纪轻轻就出版了两本史学专著,著名史学家李裕民教授也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还亲自为他的一本书作序……
但是也就在几年前,这位大家都看好的"史学奇才"在高考前的几个月从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生命。所有人都扼腕叹息,表面风光无限,开朗活泼,熟读史书的青年却也看不懂自己和生活,最终走向了极端。
别人眼中的"史学奇才"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族很多都是老师,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父亲在一所法律院校工作,外公外婆则在中学教书,外曾祖父也曾在中学教过语文。可以说林嘉文出生于书香门第。
家庭给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自小也喜欢阅读,对历史表现出极大的热爱。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有涉猎,尤其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很多重要的段落都能背诵了。
到了念中学的时候,林嘉文已经开始阅读一手文献,此时他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远超于他的历史老师。由于历史成绩特别好,他的历史老师刘雅雯也称他为"林老师",并经常让他上讲台讲课。
展开全文
2014年,刚刚读高一的林嘉文对历史的研究已经颇有自己的见解。他还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出版第一本书时,他不愿向外界透露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想自己宁静的生活被媒体和别人的舆论打破。
但是在2015年出版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时,他年龄和身份的秘密包不住了。各种嘉奖像潮水般向他涌来,"天才少年"的名头传遍全国,林嘉文成为无数高中生的偶像。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为这位年轻后生破例作序,并赞其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还有很多专家也给予了这位少年很高的评价。
"有这样的学生很有压力",林嘉文的历史老师刘文芳坦言,林嘉文是自己遇到的最具历史天赋的学生,每次上课特别是讲到宋史时自己都会拿眼睛瞄下林嘉文,看他是什么反应。小小年纪就得到社会和周围人如此高的赞誉,可以说林嘉文确实有聪明的头脑和过人的天赋。
除此之外,林嘉文还是全面发展,热情开朗的好学生。他参加了考古社团、二月文学社,还给社团学生做过讲座。种种这些都表明林嘉文就是典型的家长口中津津乐道的"别人家的孩子"而且按照这样的发展轨迹,这位少年在史学界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天才少年的背后
但是生活有时候就是充满戏剧性,波澜不惊不是生活的常态,起起伏伏才是生活普遍的样子。就像林嘉文的生活一样,一面是老师同学的赞许、父母亲人的夸奖、专家学者的欣赏,一面是内心的挣扎、孤独和抑郁。生活的天平一旦失衡,消极的一面战胜了积极的一面,人生便跌落来谷底。
在高考前的几个月,这位天才少年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却厚重的一生。根据林嘉文的遗书我们得知,这一决定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他写道"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
在对其没有任何了解,不知道写下这段话的人的身份年龄的背景之下初读这段文字,很难想象这样老练的文字来自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十八岁是多少人羡慕渴望回到的年纪,即使什么都还未做成,这个年龄本身就是美好的,许多习惯还未养成,许多可能还能被创造。
在2015年,林嘉文被查出患有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尽管他表面上很开朗、很活泼,但是内心始终没有真正快乐过。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林嘉文处事颇为老练,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这让他在班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常环顾全班感叹:你们什么都不懂,你们都只会学习,但你们不会研究。这种成熟感,让他缺少现实中的朋友。
而且,对备受嘉奖这一事,他也表现出异常的懂事。年少成名,老师和家长原本担忧林嘉文会得意忘形而荒废学业。但他却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成熟,在新书发布后他不仅拒绝了出版商和学校为自己宣传,甚至要求在书的封面宣传上也隐瞒自己的年龄,不要打上"天才"的标签。
而且他也不喜欢被媒体频繁报道,他初中时期就觉得网络舆论对一个人弊多于利,而且自己在网上看过太多"伤仲永"的故事。他怕别人也是这样一种看客心态看待自己。
不管是对同龄人还是面对称赞,林嘉文始终表现得异常冷静和成熟,甚至有一些悲观的意味在里面。而这种态度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让他失去了很多东西。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纯粹地去享受关心和关注,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与自己握手言和
抑郁症就像是黑洞一样,患有抑郁症的人看不见生活中的星星点点的光,他们被黑暗吞噬。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劝导,需要家长,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更多关注。尽管成就和才华值得高声赞美,但是人性的脆弱和枷锁更需要呵护和打破。林嘉文的事例值得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反思青少年的成长。
此外,我们需要明白生活本身并不平静,有失意的雨,沮丧的云,忧伤的霞,恼人的风,但是这些恐惧面前,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的力量,我们需要转换思维,需要与自己和解,极端的方式永远扼杀了生活的可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