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突遭千年一遇暴雨,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除了为保障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及时撤离。在暴雨之下还有一群人选择了在风雨中逆行,用血肉之躯铸成坚固的生命之墙,他们就是一直冲锋在前线的救灾人员,一群最可爱也最可敬的人。
时光是有记忆的,面对灾难总有一群人义无反顾地选择迎难而上。上个世纪,我们也曾遭遇洪水的袭击,在那时也有一些或许陌生但是却亲切的面孔,守卫了一方的安宁,拨开岁月的浓雾,有一个名字,始终定格在了老一辈人的心中 ,始终镌刻在了那一年抢险的堤坝之上,那便是———李向群。
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琼山县,成长于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从小便活泼好动,富有正义感,儿时曾先后两次从南渡江中救下落水的伙伴,带领伙伴看望孤寡老人,帮助因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孩子重返小学,小小年纪,却已化身为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中学毕业便跟着个体户父亲,四处奔波跑运输,但李向群并不想继承父亲的衣钵,当个体户,在他的心里早已萌生了投身军营的念头。
1995年,东山镇征兵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街道上到处悬挂着征兵的条幅,年轻的李向群想要当兵,报效祖国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李向群于是瞒着家人 ,偷偷参加了征兵体检 ,经过了一层层的筛选,李向群虽然符合征兵的条件,但考虑到李向群身体素质并未完全达标,即使李向群苦苦哀求,也只换来一句好好锻炼身体明年再来,最终无缘于军营,但参军的念头并在他心中磨灭 ,而是进入了一场漫长的准备期,李向群一边协助父亲工作,一边报名参加了镇里的民兵营,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展开全文
终于在第二年 他如愿以偿报名参军到广州军区某部“塔山守备英雄团”,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战士,由于出生在富庶的环境之中,初入军营,战士们还戏谑地调侃他为:“小老板”,可是在后来的训练场上 ,李向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撕下了“可能吃不了苦”的标签,不服输 ,爱动脑,成了李向群的代名词。
入伍后 ,仅有初中文化的李向群,很快意识到了自己文化知识的极度缺乏,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学电脑技术,学外语,参加法律函授考试,一沓沓厚厚的学习心得,便是他勤奋的最好佐证。曾经的小雷锋一跃成为人民子弟军。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是李向群身上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优良品质,军队里每月都会定期发放津贴,拿到补贴之后的李向群并没有第一时间寄给父母或是自己花掉,而是默默积攒下每一笔钱来,然后把钱都捐给了那些家庭困难的战友们,群众们,家富也不忘助人。
2年的军营生活中,每当面临危险之际,李向群总是第一个身先士卒地往前冲,曾多次救助溺水的儿童,妇人以及遇火的战友,百姓,在李向群身上,儿时拯救伙伴的正义感并没有因为长大而消逝,而是继续发扬光大,而一次次的英勇行为也给他赢得了军队里一次次的表彰和赞美。
1998年,6月,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暴雨,洪水接踵而至,长江干流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等多处水系洪峰水位明显偏高,水灾,似乎有预谋地即将侵袭大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大威胁。
彼时的李向群正值回家休假期间,看到新闻上播报的消息,水灾的肆虐,人民的苦难牵动着李向群那一颗时时处处为人的心,二话没说,他辞别了父母,主动结束休假,归队,8月5日便随部队从驻地桂林赶赴湖北灾区执行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此时正值酷暑,李向群和战友们顶着高温,扛着一袋又一袋的沙包,堵大堤管涌,一天下来,第一次参加抢险工作的李向群双肩已被编织袋蹭破了皮,皮肤渗出的血丝,染红了肩上的衣服。
8月13日,长江第五次洪峰来临,水位再次暴涨,李向群跟着队伍一同来到了情况最为危急的幸福闸,恶浪一遍又一遍地拍打这大坝,眼看就面临着溃堤的危险,但水势太急,却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地方渗了水,补救工作又该如何开展,连长当机立断提出此时最有效的补救方法就是下水查找渗水洞,但太过危险,正当连长不知派谁去而一筹莫展时,李向群主动请缨,嗖的一声跳进汹涌的江水之中排查险情,浊浪一次次地拍击在李向群的身上,意图将他“赶走”,他顶着恶浪前行,最终准确找到了缺口,成功堵上。
由于李向群在抗洪中的优秀表现,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党员,作为一名新党员,李向群工作得更为卖力,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李向群英勇的身影,一连几十日李向群都与战友们奋战在酷热的江堤之上,一次一次地搬运、下水,李向群都奋不顾身,夜里涨水就紧急展开夜间工作,白天夜里轮番转,李向群又是队里干的最起劲的,身体高度疲劳。
8月17日上午,正是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他生病了 ,一度高烧至39度,即便如此,李向群仍深感救灾任务仍十分艰巨,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拖了队伍的后腿,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找医疗队要了一点退烧药,吃过之后拖着病体继续奋战在最苦最累的抗洪前线。可接连几日的暴晒和劳累使他第一次晕倒在抗洪的大堤之上,但钢铁般的意志支撑着他在哪里跌倒便在哪里爬起来。即使因身体问题被勒令休息,每当李向群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还是第一时间出来整队,随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
8月21日,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李向群再次昏倒在抗洪大坝之上,当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心里还挂念着前线的任务,担心大堤保住了没有,在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之下,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年轻且英勇的生命,谁能想到这一次的晕倒竟然是与队伍,与人民,与这世间的永别。轻伤不下火线,带着一腔热忱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向群的父母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赶到抗洪官兵的宿营地,刚下车便被士兵们紧紧围住,大家都很敬重李向群,都很喜欢这个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面对他的逝世都感到悲痛不已,想安慰安慰李向群的父母。夫妇两在接过儿子牺牲的两万元抚恤金后 ,毅然将这笔钱捐给了灾区受难的人民,并提出了一个要求,抗洪仍未结束,要替儿子完成这未完成的事业。
当晚,李父从向群的床铺上,拿起他生前穿着的迷彩服、救生衣、解放鞋,一气呵成地穿上,跟着九连官兵上了大堤,当连长整队,点到李向群的名字,本该是来接替他的父亲喊“到”,这时全体官兵齐声答:“到”,浑厚的而坚定的声音久久回荡在空中。
在长江第七次洪峰滚滚而来之际,李德清随着战士们一同出现在了抗洪大堤上,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即使已经40多岁的李德清,一点也不逊色于这群年轻的战士,在一连抗了40多个沙包之后,李德清体力不支跌倒了,跌倒了还嘴里嘟囔着:“向群抗多少,我就扛多少。”汗水混着洪水浸透了身体,但李父咬牙坚持着,就这样又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站起来……当父子两接任抗洪的事迹被写入新闻,被摄入镜头,全国人民的心都激动了、震撼了,感动于这对父子身上高度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是什么样的意志支撑着李向群即便在生命最脆弱之时,仍心系大堤,心系抗洪,是什么样的国家大义,使得李父在沉重的悲痛之下,还要代替儿子继续抗洪,是扎根在父子心中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是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澎湃在他们心中的浓浓爱国情,砥砺他们与灾难逆行,与人民携手。当然在那场汹涌的洪水之下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向群,还有无数深明大义,为人民牺牲、为人民奉献的李向群,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
在天灾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异常渺小。但这小也能汇成大,洪水能冲垮堤坝,能冲毁家园,但冲不毁最坚韧的力量,当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时,便能与灾难抗衡,而这抗衡之力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像李向群这样奋不顾身为人民的战士们凝聚而成的,1998,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不平凡的子弟兵而注定不平凡,2021的河南洪涝,也会因这群可爱而可敬的如曾经的李向群一样,英勇抢险的抗洪人员而化洪为涸。
洪水以它的无情和残酷侵袭我们的家园 ,但人类的真情和大爱却能够击败洪水“猛兽”,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永远缅怀用生命诠释英勇的李向群,永远怀念这一群可敬又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