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简介及代表作(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_岑参_边塞

岑参,生于公元(715)年,荊州江陵人。与高适同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并称“高岺”。

岑参的祖上很是历害,历朝历代皆为大官,到曾祖岺文本时,官至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密奏“封事”。

贞观十九年(645年)从征辽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于征伐途中,死后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以此为殊荣。又因伯袓父岺长倩官至中书令,天授二年(691)因其反对册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株连五子同时被害,岑家就此家道中落。

岑参自幼聪颖,由于家里贫困,只能跟着哥哥们蹭学,史书记载五岁能读,九岁能文能诗。他出生于嵩阳、颍阳两峰所在地,岑参在这样的大山下生活,目力所极都是高山峻岭。他修身养性,潜心学问,凭艺术直觉写作“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般写的清新自然。

岑参二十岁时离家奔长安,想凭本事求个一官半职,因无人脉学历,长期无人重用。直至三十岁的时候,于天宝三年(744)年,科举登进士第一,三年后获得兵曹参军的职务,负责琐事打杂,求官之路可谓艰难又无以表达,特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为官之路的心酸《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745年,岑参跟随唐朝大将高仙芝奉命出塞,作幕僚随其左右,之后兵败还朝。

这是岺参第一次走出阳关,他亲眼看见了西域的大漠孤烟,踏上了戈壁荒原,知道了塞外的将士生存不易,感慨良多。其身份的变化,年龄的增长,都让他对边疆有了更为强烈的认识,这也为他的边塞诗创造奠定的基础。

天宝十三年(754)年,岺参二度出塞,止时他官职升为节度判官。“节度”指调度指挥,判官权重,相当于副使。安西、北庭两地自汉武帝起就是匃奴与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之地,此地限随着初唐汉军的征服,汉人数量己过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几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匃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先说节奏,全诗十七句,除前两句一韵,后三句一韵,诵之节奏韵律一反常规,让听者有节奏跟不上之惑皆因为自《诗经》以来,诗歌就形成了上下句的表达方式,尤其唐代格律诗,起句与对句形成上下关系,两句成联。

除开篇两句,加上“君不见”之引句,其他都是三句一转韵,新奇又大胆。

平沙莽莽黄入天”首句大视野,长镜头,交代了边塞艰苦的自然环境。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金山: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山。

汉家:在此指唐军

这一节以静制动,暗藏杀机,双方躁动不安的情绪,一触即发的战争场面由不确定变的十分确定,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将渲染到头的气氛再推进一步。半夜战士不脱衣休息,随时枕戈待旦;刀戈相碰发出阵阵滲人的声响,风更大了,刮的面如刀割一样疼。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马负重前行极爱出汗,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马毛打旋形成圆形钱状结成了冰。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的最后一节是岑参的美好愿望,敌人听见我们的动静该害怕了吧,不敢短兵相接,大家车师西门等捷报。

这首诗在唐诗创作中十分罕见,三句一转,节奏奇特,节短势险,激情豪壮。

岑参与杜甫、高适、王维等大诗人皆有交游,四人之中岑参最小。高手与高手在一起,吟诗作诗那是日常。

乾元元年(758)年,杜甫等人举荐岑参为右补阙,杜甫当时任左拾遗,两人都为朝廷谏官,位卑权重。因是皇帝近臣,亦需谨慎。这一年“安史之乱”刚缓,安禄山己死,长安洛阳相继收复,在这一背景下,岺参从塞外东归,生活安定,加上与杜甫的情谊,写下《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这诗的大意是,当今朝廷歌舞升平,实在是没有什么缺点值得我们这些谏官指出的。写完这首小诗后,岑参和杜甫相继离开宫延,出京赴任去了。此诗成为了岑参做朝廷命官时的绝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