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简介及代表作品(分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经典诗作)_高适_边塞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高适诗朗诵.mp311:12来自张娟讲故事啦

燕歌行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作品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御史大夫张守珪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pèi)(wēi)(yí)(jié)石间。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庭飘飖(yáo)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作品原文: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其二

六翮(hé)飘飖(yáo)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蓟门行五首

《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边塞诗的代表作,分别从老卒、食用、敌军、勇卒、战乱五个角度,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紧张、惨烈的边塞生活,对士卒的悲惨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颂了士兵们的勇敢善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安全的深切忧虑。

作品原文:

其一

(jì)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yūn)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luán)卒厌糠(kāng)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yì)

其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fēi)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qiāng)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其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其五

(àn)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塞上听吹笛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作品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作品原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当今正逢盛世,朝廷是会普降恩泽的,我们只是暂时的分离,不要烦恼悲伤。

金城北楼

《金城北楼》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金城时所作。登上北城楼,西望晴空万里,大好河山锦绣,诗人心中不禁波澜起伏,思绪万千。此前一直仕途平平的高适,此番是怀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出塞的,因此这首诗在写景之余融入了诗人诸多关于自己和国家未来的思考。

首联勾画了秋天夜晚金城及其周围山川的壮丽森严景象。颔联描写了边疆凄清的生活场景。后两联由写景而抒情,或借用典故,或直接发问,抒写了作者对广大戍边战士的同情和力求早日平息战乱、安定边土的愿望。全诗风格具有明快苍劲的特色,情感表达颇为含蓄,后人多誉其有“兴象”。

作品原文: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竿已羡磻(pán)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封丘作

《封丘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高适出身寒门,年轻时郁郁不得志。贫困潦倒、浪迹草野的生涯,曾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深刻了解,从而使他对下层劳动人民产生一定的同情心。天宝八载(749年),高适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中第后,却只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大失所望。《封丘作》一诗就是诗人任封丘县尉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天宝九载(750年)秋高适在封丘任上送兵到蓟北至天宝十载(751年)春天返回期间。

此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衷曲。全诗先自述本性不羁靡于物,随即言及担任小吏的无奈与悲哀,最后追述先贤胜事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言辞间忧戚而不绝望,强言放达之中饱含对民间疾苦的眷眷关注之心。结构上连贯严整,层次分明,散句与偶句间互为用,颇具跌宕回旋之妙。

作品原文: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tà)黎庶令人悲。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当年辞官隐居读书只是为了这个,我又想起陶渊明曾经弃官归田而创作的《归去来辞》。

听张立本女吟

《听张立本女吟》是一首唐诗。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全诗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境界清幽,余韵绵长。

作品原文: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把玉钗(chāi)敲砌(qì)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人日寄杜二拾遗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高适和杜甫早在唐玄宗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适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他们自然高兴,除见面叙旧外,更常寄诗慰问。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下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作品原文: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远藩 一作:南蕃)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龙钟还忝(tiǎn)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哭单父梁九少府

《哭单父梁九少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梁洽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两三年后死于山东单父县尉任上,死时仅三十几岁。他与高适曾同游长江两岸,友情深笃,所以高适听到他死亡的消息后,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诗的开头四句言诗人睹物思人,次六句追忆与亡友生前的情谊,以下几句叙述亡友生平之事。这首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这篇哭亡友之作,在往事的叙述中间有悲伤的叹息,悲肠九转,一唱三叹,写得沉痛深挚,语言虽然质朴浅显,然内涵醇厚。

作品原文:

开箧(qiè)泪沾臆(yì),见君前日书。

打开书箱见你生前书信,不由使我热泪洒在胸前。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置身坟墓你该多么孤寂,门庭萧条依然留在世问。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想那当日你我搜奇猎胜,登山临水吟咏多少诗篇。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南浦之下同把轻舟荡起,西江之上共把明月赏玩。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天南地北你我多次远别,从生到死彼此情意缠绵。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你的坟墓如今竟在何处,人间万事不过如此这般。

晋山徒嵯(cuó)峨,斯人已冥冥。

高高晋山仍然耸立世上,我的故友却已葬身九泉。

常时禄且薄,殁(mò)后家复贫。

为友生前常常官微禄薄,为友死后家计贫困不堪。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妻子儿女相隔多么遥远,更无一个弟兄在你身边。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shěn)

多次上书历尽艰难苦辛,身居微职常常自笑自惭。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青云之路本已即将登上,谁料白日忽然落下西山。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如今只剩身后一点清名,空在世上远处近处流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