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一位名叫梅兰芳的超级巨星与世长存,那一天,国家为了悼念他,降半旗致哀;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了送别他,纷纷走到北京街头哀悼。
此后,在过去近一个世纪里,关于梅兰芳有过太多太多的传说,和他有关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被搬上荧屏。
回望他的一生,他的歌喉颠倒万千众生,他的弟子桃李满天下,他将京剧带到美国百老汇,让大洋彼岸为中国戏曲而疯狂。
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何为真正的爱国艺术家。
提及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庭背景。
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京城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号称“同光十三绝”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
他的伯父梅雨田是替老生泰斗谭鑫培弹琴多年的著名琴师。
他的父亲梅竹芬曾是红极一时的京剧名旦,只是在梅兰芳4岁的时候,不幸病逝了。
幼年丧父,加上伯父梅雨田没有男丁,整个家族就只有梅兰芳一人可以继承父辈的艺术。
另外在旧社会梨园行中戏子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的外界人士是不愿意和演员交朋友的,梨园行也自我封闭,不和外界过多接触。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梨园行子承父业也几乎是业内不成文的规矩。
在那个时代,除了慈禧太后,其他女人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看戏的,更不要说演戏了,因此舞台上的女人,都由男人来扮演。
而梅兰芳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扮演京剧中的旦角,所以年幼的梅兰芳除了子承父业,别无选择。
于是还不到8岁时,梅兰芳便跟随一位朱老师学习唱戏。
只是其他机灵点的学生只需一两遍就可以学会的唱法,梅兰芳连续学习了10遍还是学不会。
终于,老师不耐烦了,他指着面前的少年说“畹华啊,祖师爷不赏饭啊!”(梅兰芳字畹华)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老师便扬长而去。
而梅兰芳也因为反应迟钝,学戏学得慢,导致一时之间没有其他老师愿意继续教他戏曲。
实事求是地说,梅兰芳学戏的先天条件的确不好。
首先他的脸型就不符合戏曲演员的审美;其次他是个近视眼,双眼无神;最致命的是,他的嗓音也不太适合唱京剧。
以上三点无论哪一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来说,都是相当不好的条件。
用梅兰芳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朱老师请辞之后,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私交甚密的京剧大师吴菱仙站了出来,成为了梅兰芳的第二任老师。
和上一个老师不同的是,吴菱仙很有耐心,一遍两遍教不会,他就一直教到梅兰芳学会为止。
据说吴菱仙在教梅兰芳的过程中,他都会在梅兰芳面前摆上一个碗,教一遍就往碗里投一枚铜板,即便梅兰芳学会了,也要扔满30个铜板,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
在吴菱仙的细心教导下,梅兰芳身上的缺点总算是一一被克服了。
1904年,年仅10岁的梅兰芳,登上了广和茶园的戏台子,从此梅兰芳在舞台上的一生,也就此拉开帷幕了。
多年以后,梅兰芳在回忆录中提及第一次登台的感受时,他是这么说的“在广和茶园的第一次演出中,我是被师傅吴菱仙抱着登上舞台的鹊桥。”
而这双抱着他的手,也一生都留在了梅兰芳的记忆中。
时间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地过着,1911年,17岁的梅兰芳已经成为了京城戏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剪掉辫子的照片也被挂在了照相馆的橱窗中。
而这一年梅兰芳的生活中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插曲,因为养鸽子的爱好,他无意间治好了自己双眼无神的毛病。
关于这段故事,梅兰芳在自己的回忆录是这样描述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偶然养了几对鸽子,起初也是好玩,拿它当一种业余游戏,后来对这渐渐产生了兴趣。眼睛老随着鸽子望,愈望愈远,仿佛要望到天的尽头,云的上面去。而且不是一天,天天这样做,才把这对眼睛不知不觉地治好了。”
就在梅兰芳慢慢走红的同时,古老的中国也在发生着巨变,大清朝覆灭了,男人们纷纷剪掉了辫子,可大伙儿听戏的习惯却一如往昔。
时代的更替也让戏园子有了惊人的变化,过去被拒之门外的女人可以走进戏园看戏了。
对于女性戏迷来说,她们大多看到是热闹,那些扮相俊俏的旦角正是她们爱看的对象。
而梅兰芳的扮相端庄动人,唱腔新鲜灵动,所以渐渐地梅兰芳就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旦角。
到了1913年10月,19岁的梅兰芳应邀赴沪演出,当时的艺人们,如果能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唱红的话,那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这次赴沪之行,是梅兰芳第一次出远门,为了适应上海观众,梅兰芳临时改编了剧目,把原本的青衣戏改成了动作十足的刀马旦剧目《穆柯寨》。
结果一开唱之后,果然引起了轰动,上海人由此认识了梅兰芳。
在上海成功之后,梅兰芳回到北京创办了“梅派”,一大帮喜欢和追随梅兰芳的戏迷们组成了最早的粉丝群体“梅党”。
此时的梅兰芳,事业可谓是达到了巅峰,他不仅成为了四大名旦之首,还收获了国内外无数京剧迷的喜爱。
甚至当时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游长城,观梅剧,访梅府”,由此可见梅兰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多么的高。
据说,在那几年里面,梅兰芳接待的外国人士,竟然多达六七千人。
也许正是梅兰芳身上自带的这份“外交属性”,才让梅兰芳决定将中国的国粹艺术传播到更远的大洋彼岸。
1930年2月,在筹集到15万美元的经费之后,36岁的梅兰芳带着团队自费去了美国百老汇宣扬京剧文化。
之后的6个月里,梅兰芳的表演场场人数爆满,虽然台下的外国人甚至都听不懂中文,但梅兰芳的表演却让他们如痴如醉。
也正是这次赴美表演,让梅兰芳成为美国人眼中来自“中国的奇迹”,而梅兰芳也成为了将国粹带到国外的第一人。
回国之后,梅兰芳受到了国内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再次听到梅兰芳登台唱戏了。
然而一年之后,一场灾祸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
看着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梅兰芳预感到,北平这座城市,它的安详与和平快要消失了。
除此之外,此时梅兰芳的第一任夫人王明华已经过世,王明华所生的两个子女也先后夭折。
而梅兰芳与名伶孟小冬一段短暂的感情,也以孟小冬的悄然离去而告终。
更加不幸的是,梅兰芳与第二位夫人福芝芳的爱子宝琪又因病去世了。
家中接连的变故,再加上梅兰芳不愿意为日本人唱戏,所以梅兰芳选择了离开生活近四十年的北平,南迁上海。
迁居上海之后,梅兰芳根据宋朝女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击退金兀术的故事改编了新戏《抗金兵》,以此来激励民众抵抗外敌的热情。
看到梅兰芳在社会上有如此高的影响力,日本方面便再次邀请梅兰芳为日本士兵演出。
面对着巨大的危险和威胁,梅兰芳以独特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气节。
他蓄起了胡子,作为一个男旦演员,有胡子是不能登台演出的,蓄须明志,这就是梅兰芳拒绝的方式。
之后日本方面又一次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可梅兰芳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面对梅兰芳的多次拒绝,日本方面又想出了一个阴险的招数,既然梅兰芳有了胡子不能唱戏,那登台讲几句话总可以吧!
这一次梅兰芳实在是不知道该“脱身”,无奈之下,他只能请医生给自己打伤寒针。
因为打针之后,身体就会发高烧,为了让效果更好,没病的梅兰芳一连打了三针。
日本方面派医生检查确认梅兰芳的确是生病之后,才就此打消了让梅兰芳登台的想法。
一个演员不登台唱戏便没有了收入,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和剧团的同事,梅兰芳只能卖了北平的梅府来维持家中开销。
后来梅兰芳的生活逐渐陷入窘境,各大戏院的老板都捧着金条来求他重返舞台。
可梅兰芳的答复永远都是“我不干,人活到100岁还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这样撑了8年之后,梅兰芳终于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1949年6月,梅兰芳接到邀请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离开北京18个年头后,梅兰芳总算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那座城市。
当火车到达北京的时候,尚小云,苟慧生,姜妙香等京剧名角都在火车站欢迎梅兰芳的到来。
回到北京之后,梅兰芳将自己的京剧表演带到了更广泛更年轻的人民群众中去。
工厂、农村,部队,成为了他最常表演的地方,当然,梅兰芳也再一次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家。
后来在梅兰芳舞台生涯五十周年的时候,人们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会,在会上,梅兰芳是这么说的“在旧社会里,我辛辛苦苦演了几十年的戏,虽然在艺术上有了一些成就,但服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我的模糊的。现在我才懂得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再往后的日子里,梅兰芳依旧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他一路前进,一路表演。
只是,再强的人也会有生病倒下的时候。
1961年5月31日,67岁的梅兰芳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梅兰芳表演生涯中的绝唱。
1961年夏天,梅兰芳因为严重的心脏病住进了北京阜外医院。
同年8月8日凌晨4时左右,梅兰芳因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病情突然恶化,心脏停搏,呼吸停止。
虽然医护人员极力抢救,但最终梅兰芳还是不幸去世了,享年67岁。
两天之后,北京各界两千余人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了梅兰芳先生的追悼会。
人民日报等多家日报发表了讣告“他从事舞台生活五十余年,为人民的艺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梅兰芳同志的逝世,是中国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8月29日,梅兰芳的灵柩移至北京香山碧云寺北麓万花山安葬。
今天,作为后人的我们,再次提及梅兰芳,会歌颂他一位歌者,一位舞者,一位爱国者,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同时我们也会敬佩他轰轰烈烈的一生,赞叹他光辉灿烂的艺术生涯,感动他始终不变的爱国赤子心。
也许,他从未真正的“离去”,只是一曲完毕,大幕合起,他鞠躬“退场”罢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