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我老家过年的那些事儿_牌位_饺子_祖先

我是山东高密的,一直回农村老家过年,因为有年味,年味来自于哪里?是父母老一辈人对传统风俗的一种坚持。他们从不会因为生活条件、主观意愿而随意改变过年的流程,一直在坚持我们的风俗传统。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他们也会提前做好一大缸的馒头、蒸好年糕、准备好除夕夜素饺子馅料和包到饺子里面的硬币,提前准备好香烛贡品,忙忙碌碌中年就不知不觉的到来了。

除夕中午要吃牛肉馅的包子,是很大并且让你吃的满嘴流油的那种,现在年过七十的父亲还是能吃三个,跟我和儿子吃的一样多。下午便开始张罗过年了,家里的男人们在日落的时候到祖坟前烧纸、放鞭炮,要事先在家里正北中堂方向挂好祖宗牌位(用一种较大的固定格式卷轴画卷,将祖宗的名字写到上面,土话叫竺子),然后到祖坟去迎接逝去的祖辈们回家过年。所以说一直到初二晚上送年之前,会提前嘱咐好家里的孩子,不要说不吉利、不敬的话,同时也不会叫孩子的小名以免犯了祖先的名讳,未结婚的女孩不能到牌位前进行任何活动,走路都要绕开,所有人都不能用手指牌位否则视为大不敬。

迎接祖先回家后,要先放鞭炮,供奉烧香,这个烧香是有讲究的,由家里的长辈或长子进行,每次吃饭前都要洗手先烧香,共有九路香,分别是天地三路(在院里摆的供桌供奉天地)、灶前三路(灶王爷画像前)、佛前三路(就是祖宗牌位前也叫竺子),同时用三个碗分别摆上馒头或面鱼。以上进行完了之后才能开始吃饭。

除夕夜第一顿饺子饺子叫避风古扎(土话音译),用豆腐、粉条、菠菜、香油等调制的素馅包制而成。一般情况下一直到送年,都要吃素食,不过现在随着时代变化,也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凑到一起,想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了,但除夕夜这两顿素饺子是雷打不动、不会改变的。

吃完第一顿饭,就是家里人一起守岁了,亲近的家庭之间开始相互串门拜年,户户张灯结彩,到处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一起嗑瓜子、吃水果、看春晚,在微信群里相互抢红包,然后还有各类搞怪发抖音,带着儿子放鞭炮、放烟花。一直到晚上零点,开始吃守岁年夜饭,也是饺子,不过在饺子里包上了硬币(提前消毒杀菌过的),然后谁吃到的钱多,谁就会来年财运旺,也是你争我抢吃的好不热闹。

初一、初二这两天是同一个村子的乡邻之间,相互串门拜年,此时的乡村街道上便都是拜年的人,都打扮的光鲜亮丽、笑容满面,而在平时的农村街道几乎是很少见到如此场面的。

初二晚上零点进行送年仪式,意思就是过完年了,将家里的祖先们送回到它们的地方,在家里挨个门口的烧纸,一直烧到村里的大路路口,同时父亲会千叮咛万嘱咐拜托祖先们保佑家里的老少平安。送走祖先后就会将牌位竺子落下收好,至此算是过年结束。贡桌香烛仍然摆着,要一直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后,才会将贡桌撤掉,整个过年周期才算是圆满结束。

不知大家有什么有趣的传统习俗,欢迎评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