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怎么死的(1951年杜月笙病逝_骨灰被葬在中国台湾_墓碑上的8个字引人深思)_杜月笙_蒋介石_上海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曾涌现过无数响当当的传奇人物。

而杜月笙,就是传奇中的传奇。

从最初混迹街头的市井小混混,到单枪匹马在上海闯荡,最终称霸上海滩,可知此人并不简单。

抗日战争之前,他为蒋介石做事,杀害我党同志,让人痛恨。抗战时期,他高风亮节,誓死不与倭寇为伍,让人敬佩。

若说杜月笙站错了队,可当蒋介石败逃中国台湾时,他却毅然决然地逃到了中国香港,面对蒋介石“热情”的邀请,他甚至想也不想得直接拒绝。

晚年时期,杜月笙被疾病折磨,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希望能“魂归故里”,可最终还是落了个埋骨异乡的下场。

多年以后,他的墓碑无人问津,破败不堪,只剩上方的八个字令人深思。

那么,曾经在上海辉煌无极的杜月笙,为何会落下这样的下场?他的墓碑上刻了哪八个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呢?

杜月笙生于江苏一户普通的人家,因为幼年接连丧母丧父,他成了没爹疼没娘爱的孩子,只能寄居在舅舅家。

那时,舅舅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却还是有心将他培养长大。

可杜月笙身上偏偏有一点股子“匪气”,不学无术、偷鸡摸狗,甚至还沾上了--的坏习惯,舅舅一气之下就将他赶出了家门。

没有了亲人照顾,杜月笙倒也不生气,甚至还在心中暗自发誓“不在外面混出名堂,誓死不返乡”

从那以后,杜月笙就独自一人来到了繁华的上海闯荡。

起初他工作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老板嫌弃不已,不得不将他辞退。

没钱花的杜月笙只能在港口码头继续坑蒙拐骗,然后把得来的钱全都用在--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

杜月笙仿佛生来就是“混社会”的料子,精明的他靠着圆滑世故攀上了“高枝”——当地的“青帮”头目陈世昌。

在对方的“关照”下,杜月笙混得风生水起,但这些相比他整个人生的巅峰时期,根本不值一提。

直到某一天,杜月笙被人推荐到上海大亨黄金荣家中做活儿,属于他的辉煌时代,才正式到来。

作为一个小喽啰,能够在黄金荣家里得到这样一份差事,已经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可野心勃勃的杜月笙目的并不止于此。

他明里暗里讨好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一个同样在上海叱咤风云的女子。不过,杜月笙的讨好,从来不是阿谀谄媚。

因为他知道,能够坐在上海滩“高位”之上的人,又怎么会分辨不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

深谙这一道理的杜月笙“见缝插针”,在林桂生生病时精心照顾,在帮派的货物被劫时,只身一人将其寻回。

总之,杜月笙“只做不说”,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主动注意到自己。

杜月笙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林桂生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她并不在乎,试问谁会不喜欢一个有眼色、有能力的人呢?

就这样,杜月笙顺利被“提拔”到了黄金荣身边做事。

此时的黄金荣任职上海租界的华人督察长,因着这一官职加上自家的势力,他成了上海滩“横行霸道”的存在,经常惹是生非。

虽然黄金荣并不担心惹事后会有人进行报复,但为了名声好听点,他还是会派身边之人去处理一下。

而圆滑世故的杜月笙总能把一些抬不到明面上的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因此深得黄金荣喜欢。

渐渐地,杜月笙成了黄金荣身边“数一数二”的红人,有时候杜月笙说话,别人都会以为是黄金荣的意思。

于是,杜月笙的名号渐渐也“红”遍了上海滩。

虽说黄金荣身边有杜月笙这样的“得力助手”,但他惹事从不看对象,以至于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还不自知。

一天,黄金荣的“女神”露兰春登台演出,“咿咿呀呀”的戏声让不少人都入了迷,结果中途她突然一不留神唱错了几个调,若不是痴迷戏曲之人,定然不会发现其中错误。

可偏偏台下坐着平日里最爱听戏的上海四大公子之一卢筱嘉,一下子就听出了错误,不高兴的他直接大声喝起了倒彩。

突兀的声音传出,惹得黄金荣很不高兴,于是命令自家“小弟”给他点颜色看看。

就这样,卢筱嘉挨了两耳光,但是因为黄金荣人多势众,只能灰溜溜地逃走。

若卢筱嘉是普通人,他定然不敢回头找黄金荣算账,可他的父亲是浙江督军、军阀卢永祥,这样的家世给了他“报仇”的底气。

于是,卢筱嘉趁着黄金荣吃饭时落了单,直接带着人将他绑回了家里。

黄金荣孤立无援,最后还是杜月笙和张啸林想办法才将其解救了出来。

经此一事,黄金荣更加看中杜月笙,甚至与他和张啸林结拜为兄弟。

至此,属于“上海三大亨”的辉煌正式拉开帷幕……

在黄金荣的帮助下,杜月笙开始发展起了自己的事业,很快就成了上海“惹不起”的存在。

因为黄金荣曾帮助过蒋介石,两人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所以杜月笙自然是要跟着“大哥”混。

在蒋介石在打压我党革命志士时,黄金荣和杜月笙不出意外地伸出了“援手”,残害了不少忠义之士。

这其中就包括了为了革命呕心沥血的汪寿华同志。

当时他为了工人权益不顾生命危险与杜月笙这批“流氓头子”谈判,却不想对方在背后捅黑刀。

最后,汪寿华同志被残忍杀害于沪西枫林桥,牺牲时年仅26岁。

当蒋介石知道汪寿华已死,便对着杜月笙大夸特夸,觉得他有勇有谋,将来定能干大事。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为杜月笙画起了“大饼”,表示等将来自己身居高位,一定不会忘记他。

面对蒋介石的夸赞,杜月笙虽然有些飘飘然,但还没到糊涂的地步,细心谨慎的他总是防着蒋介石。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杜月笙不知道帮着蒋介石做了多少坏事。可自从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却彰显了中国人应有的风骨。

战乱时期,日军想要拉拢在上海有着“黑势力”的杜月笙,谁知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甚至还放言“宁死不做日本人的走狗”

彼时的杜月笙在国家大义和个人私利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杜月笙所做的不止这些。

在战争年代,谁输谁赢都是未知数,许多人因为怕死或是为利益所趋,走上了“汉奸”这条路。

可作为一个“流氓头子”,杜月笙却坚定地选择了民族大义,他三番五次地拒绝日本,不愿与之为伍。

后来,杜月笙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抗敌后援会。

钱不够,他自掏腰包。缺物资,他想方设法地将物资送往前线。有汉奸,他便策划暗杀……

这一系列行为,让杜月笙俨然成了一个民族英雄,站在了抗日救国的最前线。

只可惜,他跟错了人。

不论是在抗日战争前,还是在抗日战争后,杜月笙都“一心一意”地选择了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重用他,甚至连一点信任都没有。

当他的儿子因为没有按照要求办事,被扣上“投机倒把”的罪名锒铛入狱后,杜月笙长叹一口气,悲哀的感慨:“他们用不到我了。”

杜月笙清楚地知道,就算是自己再狠,也狠不过蒋介石。

如果两人一定要对着干,那就是鸡蛋碰石头,最后只会是自己“伤亡惨重”

于是慢慢的,他便收起了自己的锋芒。

1949年,--军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撤出大陆,逃到中国台湾。

杜月笙早已看清其中形势,开始计划自己该何去何从。

考虑到自己曾经帮助蒋介石戕害--志士,罪孽深重,他觉得还是不宜久留在上海。

杜月笙不依附于--,也没有想过求助--。

因为他知道蒋介石生性多疑不可信,他也不愿意被蒋介石继续“拿捏”

因此,当蒋介石败逃中国台湾,向杜月笙发出邀请时,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

思来想去,杜月笙觉得只有中国香港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他就立即携带家眷过去“避难”

抵达中国香港之后,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回到上海,回到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地方。

另一边,蒋介石还频频威胁诱惑他前往中国台湾,多思多想的杜月笙就此一病不起。

后来自知时日无多,杜月笙便开始立遗嘱。

那时他身上只剩下了十万现金,虽然这笔钱并不算小数目,但对于一个曾经混迹“上海滩”的老大来说,着实有些拿不出手了。

在临死之前,杜月笙还毁掉了放在箱子里的所有欠条,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儿女们以后不要到处要债,也不要走上自己的老路。

在他看来,借出的是人情,知道感恩的会记得他们的好,不知道感恩的,反而会带来灾祸。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因病离世,传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为了满足杜月笙“魂归故里”的愿望,他的四夫人与子女力排众议,在宋美龄的邀请下,带着杜月笙的骨灰前往中国台湾。

原本他们想的是不久后就将杜月笙的骨灰运回上海,所以就一直没有下葬。

但是,随着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回故乡的路也就愈加艰难。

最后没有办法,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杜家人只能将他的灵柩葬在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麓。

杜月笙的墓地修建得极为宏伟,朝向大海,墓碑上方是蒋介石和张群所题的“义节秉昭、誉闻永彰”八个大字。

这八个字意为“好的品质应该昭告天下,永远流传下去”,但也不知道两个人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杜月笙的骨灰依旧没有回到大陆,而他在中国台湾的墓地,也早已一片狼藉……

子女们都谨遵他的教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

同时,他们也始终记得,将来的某一天,要把父母安葬到故乡浦东。

杜月笙生逢乱世,为了快速出人头地,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基本都会去做。

因此,他的发迹之路并不光彩。

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杜月笙又守住了自己的原则,这一点难能可贵。

既然已化作黄土一抔,功与过还是留给后世去评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