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古代_商人这个职业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呢?_都是_统治者_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

  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

  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必然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专制和家天下,我觉得皇帝的想法不复杂,只要将农民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那么统治就很稳定。而商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员流动和钱财货币流动,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影响统治稳定的,所以当然,就要重农抑商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民以食为天,而占主体地位的汉族群体的性格趋向于内敛保守,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老百姓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态,对于商业活动不那么热衷。

  当然商人的地位以及商品货币交换活动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自发活跃,比如明朝中期之后,有以家庭纺织为基础,出售布料和成品衣裳的活动,而各种茶楼,食品店等机构的繁荣也见证了这一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