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发生前_身体会有什么感觉?5个症状太危险_别不当回事_猝死_运动_导致

3月26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中,一名69岁的参赛选手突然倒地,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仍因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

近些年,一些运动性猝死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2021年,河南某县,一名高三学生早上跑步时突然晕倒,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2022年春天,山西某大学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慢跑了约200米时突然倒地,在紧急救治后最终死亡……

一.运动性猝死,“元凶”并非是运动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能是最低成本的养生方法了。但是,运动中潜藏的健康风险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强度增加或时间延长,过度的运动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引发房颤,还容易使左心增大,心肌结构改变,增加猝死概率。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只有几十秒至几分钟时间,时间很短暂。

运动诱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例如一些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明显增多,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突然加重。在心血管功能原本就有障碍的情况下,就会容易造成供氧失衡,心肌坏死,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

还有的就是脑源性猝死,引起这一类猝死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硬化。剧烈的运动会让原本硬化的动脉、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运动者因脑出血、脑水肿而死亡。

而一些外部因素,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滥用药物后进行剧烈运动等,也容易导致猝死发生。

由此看来,运动性猝死的“元凶”不是运动本身,而是因运动诱发的其他疾病。

二、除了运动,3种状态下也更容易发生猝死

1、遭受刺激时

当我们受到重大的刺激时,大脑皮层会被影响、兴奋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和缩血管中枢,导致心律加快、血管收缩和血压增高,并且血浆中茶酚胺含量增加,从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

2、过度疲劳时

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猝死。如今社会,人们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身体机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些隐藏疾病急速恶化,严重者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3、用力排便时

便秘时,无法畅通排便,努力“使劲儿”时,我们的血压和心脏负荷会明显变大,容易造成心脏舒张期过度膨胀,严重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心源性猝死虽然是突发性的,但是总会有诱发的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尽可能将我们的伤害降到最低。

三、猝死发生前,5个症状及时发现

展开全文

猝死一旦发生,挽救的机会微乎其微。若想避免悲剧,还需未雨绸缪。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教授丁荣晶指出,大部分猝死有先兆症状,如果能尽早发现蛛丝马迹,就可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1、胸闷

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导致胸闷,休息一会可以缓解,这可能是患了冠心病,但是如果以前出现胸闷症状,近期更加频繁更加严重,这可能会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2、心慌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比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是如果是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会有室颤的风险。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的话会引起心脏停搏。老人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的突然减慢和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有些晕厥可以恢复,但如果不能恢复就会导致猝死。

5、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人群,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数据显示,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如能在患者心脏骤停后立即施救,急救成功率高达90%,这也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4分钟”。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可能递减7%至10%。

如果突遇周边人疑似心梗,首先要紧急呼叫120,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判断病人有没有心跳骤停,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没有把握的话帮助病人保持平躺,并查看附近有无AED。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一旦开始,千万不要停止,否则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如现场获得AED,需第一时间使用AED为患者进行除颤。

四、预防猝死,生活习惯很重要

关于猝死的预防,希望大家能做好以下几点:

1.每年都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体验;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戒酒、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等;

3.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和前兆症状(特别是胸闷、气短等),注意休息;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和精神紧张;

5.已经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如果有室性心律失常,应该及时进行危险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评估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并针对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参考资料:

[1]孙奇,张澍.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5):393-396.

[2]张伟嫦,梁焕兰等.患者心源性猝死相关诱因的分析和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0).1231-1233.

[3]郑钰.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52-25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