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帅“老流氓”华生简介(“性使人安静”)_弗洛伊德_心理学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最年轻的科学,可在她短短的历史进程中,冒出的“奇葩”却不少……

有个“老流氓”,山川河岳都能想像成生殖器;

有个“老顽童”,天天琢磨和小孩玩游戏;

有个“老好人”,谁的意见都尊重;

有个“小愤青”,极端到做实验能把小孩子吓出恐惧症;

还有个“虐待狂”,以折磨鸽子、白鼠为乐……

科学心理学冯特

提及心理学,不得不提到这位创始人一一威廉•冯特。

喏,长这样

冯特从小就出身名门望族,放在当时完全可以说,德国没有谁家比老冯家牛。因为,他家的亲戚不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就是医生官员。

然而,冯特却有一个悲催的童年,他哥哥在外求学不在家,妈妈又生俩孩子,不过婴儿期就挂了。冯特童年只有一个小伙伴,关键还是个弱智。真是个苦命的boy……

1857年,冯特到海德堡大学任生理学系教师,开设了一门实验生理学,开始了大学教师生涯。

不过他的教职属无薪岗位,学校不给钱,收入由学生的学费来付,选修课程的学生越多,老师也就赚得越多。

结果,只有4名学生选修了冯老师的课。

不久,冯特就病了,去阿尔卑斯山疗养了。

1876年,莱比锡大学给冯特老师分了间房子,来放实验器材,房子原先是学生食堂,现在成了冯老师的仓库。

冯老师给学生上生理心理学课,要做一些实验,但每次把器材搬到教室太麻烦,就在仓库做,结果仪器越买越多,还霸占了临近的一些房子。

1879年,冯老师开始做心理学实验,科学心理学就此诞生。

冯特的实验室虽然在1879年之前就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并号称在这一年建立了科学心理学,但其实到1883年也没得到官方的认可,在莱比锡大学官方目录中并没有冯特这个引以为豪的心理学实验室。

后来,冯老师生气了,威胁校领导,再不承认走人,要跳槽去别的高校,校方屈服了,认可了他的实验室。

墨菲老师说,在此之前,心理学像是一个流浪儿,在此之后,心理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托冯特老师的福,心理学从此彻底脱离了哲学,成为一门新独立的科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弗洛伊德的父亲有两次婚姻。他是父亲第二个老婆的儿子。俗话说老夫少妻小孩聪明,弗洛伊德就符合这个规律。

长这样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太聪明了,考个试玩似的,以至于他爸向别人吹牛说,“我儿子脚趾头比我大脑都好使。”

17岁,弗洛伊德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儿三女,女儿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弗洛伊德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从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上来说,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早的心理咨询治疗体系,它建立于1896年,为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分析流派提出了心理咨询中十分常用的理论:

无意识论、性心理发展论、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和超我)、心理防御机制论。

但是,精神分析疗法提出至今并没有受到所有咨询师的认可,他们认为精神分析理论单纯强调人的生物性,忽视人的理性、社会性。过分强调性本能的作用。疗程太长,花费太大,疗效并不肯定。

行为主义者华生

华生是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位心理学博士,也是芝加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英俊潇洒,年轻有为。

长这样

毕业就留校任教,这样的年轻男老师自然获得众多学生女粉丝的关注。

一次华生监考,有个女生见到他激动万分,情难自己,不写考题了,直接考场上就给华生写起了情书,“他那乌黑浓密的秀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华生收完考卷收情书,最后顺便把这位女学生也一起收了。

她叫玛丽·伊吉斯,来自上流社会的勇敢女生,成了华生的第一任妻子。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

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是心理学历史上有名的“愤青”华生所说的,这段话也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华生很重视男女性事,他曾有句格言:“性使人安静”,一结婚就不暴躁了。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性教育。第二次婚姻中,孩子刚会讲话,妻子就教孩子“生殖器”的正确发音,以后又向他讲这个东西的具体功能。华生认为,要交给孩子真实客观的性知识,所以,他和老婆给孩子亲自示范…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于1913年建立,它主张通过控制环境、运用强化,来塑造人的行为。

然而,它并没有受到所有心理学家的推崇。

他们认为行为主义疗法只是单纯强调人的机械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但是,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们仍然会在心理咨询中用到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和技术。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

纵观心理学史,无人能出其右,所以相对弗洛伊德,我粉斯金纳。

很多人谈到心理学,只知弗洛伊德而不知斯金纳,但斯金纳对心理学科的影响更强大,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中影响力居首。

斯金纳的研究,从基础理论一直到应用实践,都颇有建树。而且他还能写小说,还常上电视,不仅接受访谈,还做动物训练表演。这人真是个全才啊…

斯金纳第一次上电视,就一鸣惊人整出一句:“如果在烧掉自己孩子还是自己的书籍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愿意先烧掉自己的孩子。”

这当然导致舆论大哗,效果就如同马诺那句“宁做宝马车里笑,不做自行车上哭”一样。

心理学家这样说多吸引眼球啊,结果各家电视台就不断邀请他,斯金纳便经常露面,就有名了。

心理学界其他大牛的故事

1909年,克拉克大学建校20周年,心理学出身的校长霍尔想找点专家撑撑场面。

于是,校长跑去邀请冯特,并开出了750美金的旅费,但冯特一个老学究,讨厌旅游和新鲜刺激,就推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愿意动了。

校长又去邀请以研究遗忘曲线成名的艾宾浩斯,他想来,但没来人就挂了;

邀请弗洛伊德,开出了400美金的旅费,弗爷说不行啊,正开业去美国收入太受影响。

霍尔说要不差旅费全报,和冯特一样待遇,也750美金,还给您老发个学位——弗洛伊德来了。

心理学历史因此而变。

霍尔请弗洛伊德来美国,弗爷从此扬名天下。

不过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演讲时,两个人的表现很有意思:科学心理学的正宗传人铁钦纳,听一会就走了;而功能主义大师詹姆斯虽然重病在身,带病听了一天。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弗洛伊德的美国之行,在克拉克大学。当时心理学界的牛人们都在上面,你们自己找找吧,谁站在哪儿?

(ps:第一排左二铁钦纳,左三詹姆斯;左六霍尔;第一排右三荣格,右四弗洛伊德)

除了上面四位心理学大佬,还有几位厉害的心理学代表人物,我就简单介绍下吧。

马斯洛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他的爸爸是犹太人,娶的表妹生的他。优生没做好,所以小马长得丑,自小自卑。

爸爸还火上浇油,和大家说,“你们见过比他丑的孩子吗?”爸妈关系差,对他也不好。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也不喜欢犹太人——后来,马斯洛提出了非常有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费斯廷格因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而声名鹊起。不过,后来玩腻了,放弃社会心理学,建立了一个感知觉实验室,进行生理实验研究。

后来又玩腻了,开始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

后来又玩腻了,开始研究宗教文化……后来,成果还没发表呢,老先生就去世了。

塞利格曼开始研究的是习得性无助,主要做法就是通过电击虐待狗,在历经多次逃避电击失败之后,一些实验狗放弃了躲避痛苦,默默忍受电击,甚至抑郁了。

然而,也有一部分小狗,不管研究者如何电击多少次,它们永不放弃躲避,屡败屡战,始终兴冲冲打不倒,很讨厌,与假设不符,开始时候作为极端值干掉了。

后来,塞利格曼一琢磨,这不就是屌丝逆袭的证据吗,这些打不倒的小狗,成了塞利格曼倡导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和中国的渊源。

“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句话更像是古代对心理学的一种描述。

相较于对心理学颇为热衷的德国和美国,拥有5000年文化的中国也并未落后太多。

在我国,心理学被古人称做“心学”。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孔子,墨子,王阳明等人。

1921年,中国成立第一个心理学会。

可惜,当时由于日本侵略还有文革,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两次遭到停滞不前。文革以后,心理学才从中国科学院重见天日。

然而,真正令大家认识心理学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

汶川地震让数万人几近崩溃,国家除了援助军队、医生和物质支持,另外还派出一支心理医疗队,帮助痛失亲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进行震后心理重建。

其实,灾后心理救援一直存在,当年美国洛杉矶大火、日本大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这两个国家都曾派出心理学家进行心理疏导。

2019年10月12日,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发展大会正在青岛召开,大会主题是“规范心理咨询服务,提升职业能力水平”,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30多位心理咨询专家学者、1000多名咨询师代表。

心理健康蓝皮书一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正在遭受抑郁之苦。

也正因青少年、教师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呈增长趋势,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莎士比亚说,如果做好心理准备,那么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

心理学,是一门通向未来的学科。

– THE END –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