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简介
杜度,中国汉代书法家。
东汉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
字伯度。
原名操,周避魏武帝曹操讳,挽晋人改称杜度。
为御史大夫杜延年的曾孙。
汉章帝时为齐相,以善草书为汉章帝所重,诏信令草书上事,用以章奏,谓之“章草”。
与涿郡崔瑗齐名,并称“崔杜”。
他的书法影响张芝,又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一代书风。
三国时书法家韦诞称:“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迸飞。
”称其为“草圣”。
唐人张怀罐在《书断》中曰:“章草古逸,极至高深,则伯度第一。
”
章草是风格上仍带有汉隶特点的草书,笔画仍有隶书的波磔和挑笔,字与字之间无牵连而独立存在,其草法只表现在单个字上,结构上比较平正,在结体上和笔法上解散隶法,逐渐后来出现的草、行、真书的结体、笔法的萌生。
早在西汉晚期的敦煌木简中,就已经能看到整简成熟的章草体貌。
到了东汉,章草在简牍中越发多了起来,笔法也很精到,风格更为多样。
唐张怀瑾云:“章草即隶书之捷。
”汉代善写章草的史游有《急就章》,其结字工整,法度森严。
杜度,书章草古逸高深,使章草更趋成熟,时人呼之为“圣字”。
章草省掉隶书的蚕头却保留了雁尾,因为雁尾的重笔挑出,对快速写下一字是不方便的,因此章草的地位逐渐被今草所取代。
但在今草中,很多方面明显体现了对章草的继承关系。
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既成宜今。
”
杜度被三国魏人韦诞称: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
崔氏(瑗)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
张芝喜而学焉,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菊余,诚则尊师之辞,亦其心肺问语。
《书断》称:“伯英(张芝)损益伯度章草.亦犹逸少(王羲之)增减元常(钟繇)真书,虽润色精干断割,意则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然各为今古之独步。
”
殷商、秦汉早期时的文字,主要还以应用为主,到汉末,随着草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竞相追逐,书法的实用价值退居其次,艺术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杜度、崔瑗、张芝等大书法家的出现,把书法推向了自觉发展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