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三国迷,深受罗贯中《三国演义》尊蜀汉为正统的影响,三国中佩服曹操的霸气、孙策的英勇、刘备的沉稳,一直内心里都是希望刘备能把蜀汉大旗插在中原大地。
可惜历史进程不能改变,该发生的还是得发生,三国精彩战例不断,故事层出不穷,其中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为改变三国历史进程之三大战役。
前面说了,小编骨子里还是喜欢蜀汉的,所以我们这个系列倒着讲,从“夷陵之战”开始,这是蜀汉政权继“荆州之战”后又一次实力大减,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三国鼎足之势的正式形成。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公元221年-222),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举倾国之兵东征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住蜀汉军的攻势,在章武二年八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先来张夷陵之战前的形式图。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同年征东吴。
双方兵力对比:。
刘备,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1万,共8万多。另一种说法是4-5万多。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少年将军陆逊(39岁)。
战役第一阶段:。
公元222年七月,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同时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陆逊,采用吴军暂避蜀军锋芒,再伺机破敌积极防御的策略,说服吴军将领并果断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战役第二阶段:。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进抵猇亭,建立大本营。至些,蜀军深入吴境数百里,由于吴军扼守要地、坚守不出,蜀军不得不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战地设立数十个营寨。
从正月到六月,双方相持不下,刘备用尽手段,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但陆逊缩头乌龟到底,坚守不战。
六月份正是酷暑季节,长期相持使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精力松懈,同时实力弱小的水军为避酷热,舍舟移到陆地结营,明显给了陆逊聚而歼之的机会。
战役第三阶段:。
遭此大败的刘备还是展现了一名“老司机”的机智,先是收扰兵马在马鞍山坚守,然后趁着夜色撤退,并且烧毁铠甲物质阻挡追兵,最终逃进白帝城。此战后卫将军傅彤等阵亡。
而蜀军镇北将军黄权在江北防御魏军,归路被吴军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
夷陵之战态势图。
陆逊反攻图。
PS:。
双方兵力争议,受三国演义误导,蜀汉方面有70多万兵力。但《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参照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另《资治通鉴》中记录的一段:“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馀人,武陵蛮夷皆遣使往请兵。”这说明蜀军加蛮夷兵,差不多五万人。
夷陵之战统计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