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简介
彭桓武(1915~2007),中国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湖北麻城,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1年去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进行宇宙线介子研究。
1943年回爱丁堡大学研究量子场论,1945年获该校科学博士学位。
1947年回国。
曾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与M.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最先在中国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用双介子交换模型系统地探讨了核力有关的问题,并根据考察介子论的核力的需要对轻原子核结合能作了计算。
最先在中国开展关于双粒子键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利用变分原理给出了一个双粒子键自洽场方程。
在反应堆理论以及反应堆工程、临界安全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对量子化学作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以化学键为基础的新方法以使分子结合能的计算更为方便与准确。
在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探讨调相聚焦激光加速粒子的可能性研究、推动凝聚态理论的学术交流、化学物理与生物物理中的理论物理研究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
在培养科技人才与学术组织领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