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6日,北京火车站里忽然涌现出了一列卫兵,他们排作两队,专注地守护在出站口两边。
不多时,整个车站忽然关闭戒严,只见一辆轿车上下来了两个熟悉的面孔,周总理与朱德总司令,他们神情肃穆,对着出站口翘首以待。
终于,一对风尘仆仆的夫妇出现了。
“俊如先生。您好,祖国欢迎您。”
周总理与朱总司令赶紧迎上去握手寒暄,将他们迎进轿车内,向着中南海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中南海的宴会厅里,毛主席与六大元帅已经就坐,一桌子的珍馐已经备好,他们--等待着贵宾的到来。
一场感人至深的会面就在这里拉开序幕,为了招待那对贵宾夫妇,从不喝酒的毛主席竟然也在席间喝了几杯助兴。
只见主席伸手握住贵宾的手,诚挚地对他说:“俊如先生,你对祖国是有大功劳的。我代表党和人民感谢你”
谁也想象不到,此刻被毛主席热情招待,并且要许他一国级待遇的人,居然是--在辽沈战役后曾经认定的头等战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卫立煌。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招待一名“战犯”,身为--军官的卫立煌--是什么?他究竟做了什么事,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如此看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14岁的卫立煌立刻报名参军,因为表现优异,他一毕业就得到了北洋--的重用,后来经过不断历练,20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矫健身手,入选了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并一路晋升为卫队长。
因为卫立煌英勇善战,心思也极为机敏,很快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信赖,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这在年轻的军官之中,可是无上的荣誉啊,就在卫立煌信心满满打算为了民国事业奋斗终身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却逝世了。
孙先生走后,蒋介石执掌--,一边宣扬自己誓死捍卫孙中山的功绩,一边把自己标榜为孙中山未完成事业的接班人,受到蒋介石迷惑的卫立煌便投靠了蒋介石麾下,跟随他东征北伐,成为了--里一位最擅长打硬仗的骁勇悍将。
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卫立煌先后参与了四次对红军的围剿,以及对福建事变得镇压。
尤其是在当年大别山金家寨围剿红军时,卫立煌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蒋介石大喜过望,不仅对卫立煌进行了大肆嘉奖,还亲自下令,要将金家寨以卫立煌的名字命名,改为“立煌”县。
此后,虽然卫立煌并不是浙江人,也不是蒋介石的学生,按理说他无法迈入蒋介石的嫡系亲信行列,可因为他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了蒋介石最器重的将领。
蒋介石不仅封卫立煌上将军衔,还破格把他与另外四位嫡系亲信组成了五虎将。
1944年,著名的松山战役打响了。
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蒋介石再次启用卫立煌,让其担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
为了收复边境沦陷的国土,报前次失利之仇,卫立煌带着将士们十战松山,喋血滇西。
当时,全球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次战役,卫立煌用他的实力告诉了全世界,谁才是真正的老虎。
可能谁也没想到,尤其是蒋介石更没想到,这个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老虎”,会在接下来的辽沈会战中,彻底变成了“一只怂猫”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三省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主要地区,内战一触即发。
1947年--一转攻势,开始主动进攻--统治区域。
在东北,由八路军、新四军一部分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组成的一支队伍——东北野战军气势如虹,他们一路风行--,锐不可当,而对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被迫龟缩在东北的大城市。
时任“国民--主席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只好向蒋介石发来急电,请求派人增援。
--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蒋介石也一筹莫展,今时今日,谁还能挑起--在东北的这面大旗呢?
眼看着东北战场节节败退,--只剩下铁路一带,蒋介石只好再次派出卫立煌。
1947年10月,蒋介石宴请正从欧洲十国游考察回来的卫立煌,让他奔赴东北上任,卫立煌再三推辞,称自己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负不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心急如焚的蒋介石连连应允,告诉卫立煌,他相信卫立煌一定能当此大任,如果一旦战局失利,也绝对不会让卫立煌负这个责任。
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位寄托了蒋介石全部希望的虎将,也曾在远征军时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被美英军人称为“中国老虎”卫立煌,竟然在这场关键的辽沈战役中变“怂了”
他一抵达东北,便命令下去,将所有兵力集中在手里,死守要点、按兵不动。
不管东北野战军攻势如何猛烈,自己手下的守城将士如何发电报告急,他就是固守军营、一动不动。
他甚至给手下说,共军最喜欢围点打援,我们不能冒进,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只能养精蓄锐、见机行事,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取胜。
蒋介石三番五次让卫立煌出兵,他总是固守原地拒不出战,蒋介石让卫立煌派出军队解锦州之围,他借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种种“不配合”,让蒋介石非常生气。
可在这个时候,--里却传出这样一种声音,凡是一意孤行不遵守长官指令的,大多都已经有了谋反之心,卫立煌多半已经是--的--。
蒋介石也对这个疑虑深信不疑,毕竟卫立煌一直以来都是能战善战,如果不是“亲共”,怎么可能输掉这场战役?
蒋介石一气之,准备杀掉卫立煌,可正在这时,--的报纸上却登出了辽沈战役的43名战犯,而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列在第28位。
卫立煌到底是----,还是他们眼中的战犯?说他是--,他也曾为--立下赫赫战功,可他若不是,辽沈战役的延误失败又是怎么回事?
卫立煌到底是什么身份?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这仿佛成了不解之谜。
悠悠众口之下,蒋介石担心贸然杀掉卫立煌会使军心大乱,只好将卫立煌软禁在南京,等待日后处置。
可被软禁的卫立煌听说了自己被--列为战犯后,却高兴地说出了一句话:“--果然没有忘记我。”
原来,这位--的高级将领,果然与--有着很深的渊源。
没有人知道,身在蒋介石麾下的卫立煌,他的心其实早就一点一点地偏向了--。
没有人知道,在--里浴血奋战的卫立煌,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常常面临的处境是:临危受命上阵杀敌,战争结束后,又立刻被排挤被蒋介石弃用,下一次蒋介石再需要他打仗时,又把他请出来。
而他之所以被排挤被打压,原因只有一个,每一次被派出围剿--,他总是百般推诿,实在不行硬要去打仗,他就消极应战,总是悄悄地避开了红军的主力。
多年在蒋介石麾下,卫立煌完全看透了蒋介石,其实,他的内心其实早就一点一点偏向了--。
早在1936年日寇来袭,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并强行要求张学良不抵抗,却把精力放在剿灭--一事上,导致日军长驱直入的时候,卫立煌已经发现蒋介石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尤其是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与--合作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不得不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兵谏”方式逼迫蒋介石北上抗日,而当时,作为蒋介石亲信的卫立煌正好也在陪同蒋介石的队伍中。
于是,他也因此成为了张学良与杨虎城的“阶下囚”,原以为自己一向--,剿共,此次如果与--合作,自己必死无疑。
可他没有想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德报怨,放了所有人。这让卫立煌倍感意外。
可蒋介石却没有--的“仁心”,他体会不到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此举只为抗日,无关其他,坚持杀掉杨虎城,还将张学良“秘密软禁”,这让卫立煌彻底看清楚了蒋介石的为人。
尤其是,在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那段时间里,由“朱毛”领导的中央红军被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于第二战区,由副司令卫立煌指挥,也让卫立煌近距离与--的领导人亲密接触,思想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1944年11月,卫立煌曾对下属陈铁说道:“我曾经想要加入--,为此还秘密到延安见过毛先生,与他谈得很好,毛先生说,让我不要离开--,可以联合--一起,搞垮老蒋。”
这次谈话,被人密电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对卫立煌展开秘密调查,调查出来1938年春,卫立煌曾经一次性给了八路军一百万发--,--25万颗,还亲自监督这批物资送往延安。
可因为当时没有实证,又因为“辽沈战役”的爆发,蒋介石已经没有可用的人,晾了卫立煌一段时间之后,只能再次请他出山去东北上任。
卫立煌一听又是剿共,他以个人能力不足,再三推辞,可蒋介石心急如焚,一定要他前往东北,还表示就算打败了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于是,在此次战役中,卫立煌便利用自身的权力,消极应战,导致--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不顾自己之前的承诺,立刻将卫立煌软禁起来,革职查办。
在--的帮助下,卫立煌从被软禁的地方逃出来,一路到了中国香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热情邀请,才终于回到祖国。
在卫立煌余生的岁月里,曾先后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甚至还接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一度官至副国级,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病在北京逝世,国家将他安葬在了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位心中只有民族大义的一代名将,虽然一生没有真正加入过--的阵营,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分得清是非,心中有家国情怀,就算在不同的阵营里,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仁人志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