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能将敌兵连盔带甲一劈两半的锋利刀具吗?你知道名动寰宇的“天下第一刀”,竟然是出自印度吗?都说印度制造的飞机,刚起飞就乱掉零件,他们国产的舰艇还会掉漆,这样的工艺水平,是怎么制造出世界第一好刀的?今天我给各位老板找出世界十大最厉害的刀,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削铁如泥。
第一个 大马士革刀。
“削铁如泥,吹毛即断”通常用来形容一把难得的利器,这种水准放到大马士革刀面前,那就是小鬼见了佛——矮了一截。这种刀极其锋利,实战中就像是砍瓜切菜那样,能将敌军连盔带甲一劈两半,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最难得的是材料、冶炼和铸造技术非常特殊,刀身之中含有一种奇怪的化学成分,造成的创口特别难愈合,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许多士兵哪怕只是被它划伤一点点,也都会成为刀下亡魂。
此刀原产于印度,后来在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战场上迅速流行了起来,最巅峰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被波斯匠人牢牢把持了。随着年代的推移,这种神兵利器又流向了蒙古、伊朗以及东方各国的王室贵族。目前流传下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产自伊朗的大马士革刀,通常为--,最大的特征就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有的像行云流水,有的如丝绸织纹。其中以印度产的最华美,因为他们主要采用古印度南部地区的乌兹钢锭来进行锻造,在高温折叠锻打的过程中,这种罕见的钢材会形成各种铸造型花纹,像是横放的十层云梯和翻卷的玛瑙,总之看起来就一个字:贵。
这种又贵又拉风还十分好用的刀,曾一度名动寰宇,被称为“天下第一刀”可惜乌兹钢锭在17世纪后期基本被开采完了,于是有着华美花纹的印度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如今已基本失传。
第二个 --。
这种刀有一定弧度,能挂在腰间,刀身轻盈流畅,刃很是锋利,与之配套的刀术很注重简单有效、狠厉辛辣,讲究行如如飘风一刀必杀,很适合当时体型矮小、耐力不佳的倭人来使用。与霸气华丽、大开大合的唐刀相比,--虽多了一点诡谲,令人防不胜防,但流传到现在也不失为一种兵中神器。
第三个 唐刀。
从初唐统一到对外之战,唐刀在数百年间的冷兵器历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同一时期能与大马士革刀并肩而立。唐朝良匠通过“百炼钢”锻造工艺和“包钢”技术,让唐刀外硬内软、韧性极强,而且审美独具一格,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堪称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
唐刀并不具体单指一种,而是制式总称,包括仪、障、横、陌这4种军刀,不同制式的重量分布和刀型会有所区别,既能在步兵战中划下主动防御圈,又能在马上使“鞭劲”抽打对手,劈砍挡刺斩都能面面俱到,在作战中非常实用。唐刀的超高性能,让许多兵刃在和它碰触时,无一例外都被斩断,也使得“唐刀神话”在几百年间影响了周边大大小小无数个国家。时至今日,许多海外人士仍旧对中国的唐刀无比推崇。只可惜唐朝覆灭后,唐刀及其锻造工艺也失传了。
第四个 --。
是尼泊尔的国刀,完全由手工制成,4个匠人足足花费一整天才能造出一把,整体刀型看起来很像一只狗腿,故而又被戏称为“--”头重脚轻,前宽后窄,用刀之人发力时通常将力量聚集到刀首之处,像斧子一样适合近战肉搏抡砍。刀身底部有用来引导鲜血的V形凹痕,背面附有两把小刀,一把用来削东西去皮,另一把用来磨刀。
此刀在尼泊尔的对内对外作战中创下许多以少胜多的神话,被士兵们誉为身份和荣耀的象征,每个刀客都幻想着立下战功之后,在专属于自己的--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第五个 缅刀。
用“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来形容它是在合适不过的了。这是一种“妖性”很强的兵器,没有刀鞘,刀身软薄轻盈,可以贴身藏在衣下或者缠在腰间,杀伤力全部汇聚在刃尖,很适合刺、捅、扎、削等动作。惯用此刀的人非常讲究速度,力求出刀如电,一二回合就能将人伤于刀下。也正因如此,缅刀刀客不适合久战,大多都走的是阴狠毒辣的刁钻路子,作战时必须非常注意使用手腕巧力,因为此刀很软,稍不留神就会反伤自己。与金庸、古龙并称“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的梁羽生,在其作品中就非常喜欢写缅刀,比如《大唐游侠传》里的战斗名场面,窦线娘帮丈夫击退段珪璋时,从腰间拔出的就是缅刀。
第六个 哥萨克骑兵刀。
以中亚铁矿石冶炼,精钢打制出9公分的刀身,宽刃厚背,状若像树叶,有有“鹰之利爪”的美称。此刀刀身弧度既优美又凶悍,整体宽度的七成都是深弧血槽,这种特殊的设计能自带劈砍威力,像刀客中流传的那样“劈田菜般砍下敌人的头颅”
哥萨克是世代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那地方就是现如今的乌克兰以及俄国南部。他们骁勇善战,17世纪时经常穿着黑色披风、挥舞着长刀,如雄鹰展翅般冲向猎物,帮俄罗斯帝国向东南扩张打下顿河流域,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在多场胜利的战斗中,勇士们所用的刀具也随之扬名,这就是此刀名字的由来。
第七个 中国--。
这不是苗族人造的刀,而是因为刀身修长而得名,源于西汉前期的环首刀类,真正成名于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之时,是古代皇家御林军专用之刀。传统--总长五尺,相当于1米67的御姐身高,它同时具有刀、枪的特点,可单、双手交换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腰背整体力量,在作战中既能刀随人转,辗转连击,又能在抡砍中疾速凌历,重若千钧,杀伤力极大,经常用来冲锋杀敌。史料中记载戚继光用--斩将擎旗,所向披靡,威震华夏。
如果说汉剑是平直端正的君子,唐刀是霸气勇直的强将,那么--就更像是严谨科学的侠士,它内涵丰富,结构严密,剽悍雄健,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实战性。
第八个 日本大太刀。
又称“野太刀”,主要活跃于镰仓末期至室町中期,也就是中国的北宋到明初之间。这种刀很少用于私斗,大多是在战场上使用,因为刀长3-5尺,相当于1.1-1.7米,而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在1米5到1米65,这一对比,怪不得要叫“大”太刀呢。
日本武士用大太刀时,通常因为高度问题,将手臂伸的很直,从头顶一路用力向下斩,直到地面后又弹回来。这样能借助刀长优势,将全身力气都发挥出来。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开始想象战场上的武士能用大太刀把骑士和马一起砍成两半?其实不是这样,真正作战时,武士会远远跳到骑士攻击范围之外,然后趁机用刀去划战马的脚,让敌军连人带马一起摔倒。这样虽然显得有点“苟”,但却很实用。
第九个 藏刀。
传说是为了纪念英雄折勒干布而命名的,所以又叫“--”或“藏腰刀”,是一种极具民族风情刀具,也是西--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藏刀是唐刀的另一种传承,由于没有经历过大型战争,就没有出现过多的演变和进化,到了现在,藏刀多用于防身、生活和装饰。此刀用钢材锻制刀身,再通过手工精心加工,把牛角或硬质木料做成刀柄,最后配以华美的珠宝、花纹、柄穗来进行装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鉴赏价值。
第十个 中国大砍刀。
听起来很接地气,是我国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之一,诞生并流行于清朝时期,是一种前部宽厚、底部收窄、刀面净光的月牙形。特点非常明显,稍微对冷兵器有点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来自中国。
大砍刀的锻造工艺并不繁杂,外形也很简单朴素,可这并不影响它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这种名字普通到能与人类的“张三李四”相比的刀具,曾被义和团的兄弟们用来砍过洋鬼子,29军的勇士们也用它劈向小鬼子。它势大力沉,光明堂正,唯一的目的就是杀敌再杀敌,是战场上十分靠谱的兵器。
盘点到这里,哪一种才是各位老板心目中真正的“神器”呢?觉得还不错的老板,记得帮忙点个赞支持一下,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